职工平均工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数据,历来为公众所关注,也往往出现对这一数据内涵和意义的不同解读,“被平均”“拖后腿”“拉仇恨”之类的抱怨或质疑,某种程度上缘于对平均工资缺乏准确的理解。
职工平均工资是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首先其范围是所有获取工资收入的职工,包括国有、非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其次是年度平均货币工资额,不仅包括职工的应发收入,还包括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附着在工资上的各种货币性收入;再次是“在岗”人员工资额,不“在岗”的职工、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内的显性和隐性失业劳动人口不包括在内。
从宏观层面看,职工平均工资与职工的关联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是确定在职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基数、经济补偿金基数、工伤赔偿基数、人身意外伤害赔偿基数、最低工资标准、年度工资指导线、集体工资协商的基础,也是确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年度退休费调整标准的基矗职工平均工资的多少,上涨还是下降,对职工的即期和远期收入都有影响。其二,职工平均工资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参考数据之一。
从微观层面而言,职工平均工资更与每个职工的利益密切关联。从直接关联角度看,其一,职工平均工资对于职工工资起到了“保底”作用。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多少、是否调整,要与职工平均工资挂钩;其二,职工平均工资在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基准就是职工工资指导线,而工资指导线也是综合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出来的。其三,职工平均工资是平衡行业工资差距的参考依据。比如,国企工资总额的确定、国企高管工资上线的限定,都有职工平均工资的“身影”。
从间接关联的角度看,职工平均工资中行业平均工资数据直接影响本行业工资的走势,行业工资标准过低,会产生倒逼上涨的压力,直接影响到职工工资的谈判要价;行业工资标准过高,也会影响到一些职工收入增长放缓,关涉社会分配的公平。
应该说,每个职工都在分享着职工平均工资中的“红利”。那些认为“被平均”者,其实享受着较高职工平均工资给其带来的缴费基数收益;那些认为“拖后腿”者,享受着每年因本行业工资增长带来的实惠,而行业工资增长也离不开职工平均工资的“贡献”;那些认为“拉仇恨”者可能没注意到,职工平均工资起到的削峰填谷功能,正是在逐步缩小行业工资差距,进而向更合理的区间迈进。
正确理解职工平均工资的准确内涵,可以从中判断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收入所处的位置与自己工作的发展前途。同时,可以更理性地理解和判断国家政策走向及社会发展趋势。我们都应该读懂其中的内涵。
- “毕业经济”可以火热但需尺度规范
- 在线招聘乱象横生 欺诈为何如此疯狂
- 从霸屏欧锦赛中看“中国制造”的自信与创新
- 监督阿里打假,舆论本身不能做假!
- 胡鞍钢: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被夸大而论
- 苗绿:用国际化提高企业家积极性
- 读懂职工平均工资背后的真实内涵
- 吴晓波:未来5年要成功,必须抓住三个战略起点
- 本力:有着伦理观的经济史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