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普及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无论是有意炒作,还是不经意间发生的,立马可以被大家关注,成为“网红”。再将其转化为一种商机,“网红经济”便应运而生,而且来势汹汹,简直有不可阻挡之势。
不过“网红经济”恐怕最能体现创业易,守成难,发展更难的特点。
一个人成为“网红”可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成为“网红”,就可以带来“网红经济”。但“网红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眼球经济”,要让粉丝们持续关注自己,成为自己的“铁杆粉丝”,而且让粉丝数量不断增加,难度就大得多。这不仅需要敏锐的审美能力,判断某个行业的能力;需要有超强的个人魅力以及成为社交、生活圈层意见领袖的看家本领;还需要与团队调度、场景氛围的影响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保证自己的“网红”地位不动摇,能够确保自己的影响力不下降。
另一面,“网红”还应该坚守一个底线:就是绝不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去忽悠自己的粉丝。他们必须懂得,忽悠自己的粉丝就是毁自己的形象,也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一旦粉丝们发现这个情况,必然就会采取“用脚投票”的做法来回应。那样一来,“网红经济”的命运,多半就是来也汹汹,去也匆匆。
凡事预则立。在“网红经济”方兴未艾之时,就努力去促成它的健康发展,“网红经济”才可能走得稳,也走得远。
- 需理性看待央视揭秘手游行业内幕 今年已经大不同
- 傅达林:孩子们需要怎样的“道德与法治”
- 吴晓灵:僵尸企业造成资源浪费 建议设破产管理局
- 谁将推动中国走向“智能制造”
- 国产网该如何摆脱知识产权之痛
- 中国足球产业发展应该从打好基础做起
- 我国教育产业快速扩张 多方获益
- 刘思敏:平遥古城该不该建摩天轮
- 赵灵敏:G7峰会 花费甚高无成效是否有继续存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