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小鸟》IP热浪是强壮还是虚胖?
2016-6-6 11:45:5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只专注于和反派“绿猪”斗争的小鸟慢慢成为手游界“过气网红”,而今这群小鸟们带着大电影在“愤怒中”卷土重来,少品牌纷纷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其中食品圈对这只怒鸟更是偏爱。
加多宝:牵手愤怒的小鸟,打造去“无名火”诉求
↓↓↓
良品铺子:线上线下双联动
↓↓↓
蜡笔小新果冻:愤怒+快乐总动员,强势占领终端
↓↓↓
炫迈无糖薄荷糖:酷炫新CP
↓↓↓
作为拥有全球20亿粉丝的人气IP,愤怒的小鸟绝对是IP中的战斗机:蠢萌的形象,火爆的IP产业链,都是目前新媒体营销的心头肉;
从形象周边到日用品、食品饮料,这几个色彩各异的愤怒小鸟早已成为了“商业营销”的代名词。
品牌商们对《愤怒的小鸟》极度追捧是目前中国文化娱乐产业IP热潮的缩影——在当下娱乐制胜和自媒体时代,用户越来越喜欢轻松、自由、个性,有参与感的品牌和互动活动;
而“愤怒的小鸟”大电影符合了当下娱乐和轻松的舆情趋势,符号化、粉丝化、娱乐化、商业化等IP因素和品牌的联动形式,无疑将最大化的挖掘了90后乃至00后的粉丝群效益,加速品牌的年轻化进程。
从粉丝经济的角度来看,《愤怒的小鸟》最大化的掌握了观众市场的分布;
有相当一阵子,《愤怒的小鸟》授权T恤、玩具以及数不清的特许经营产品几乎充斥了大街小巷,不过仅仅数年,这些东西便如秋风扫落叶般一个不剩。
但不可否认,Rovio公司对于《愤怒的小鸟》的重视和开发,显然已经把它当做是一个有价值的IP,而这也说明,IP的大火不仅仅只是我们中国影视市场。
而此次在电影方面的发展,是一次突破,也是一次转型;有人调侃说,现在拍电影都不叫“拍戏”,而是IP开发。
果酱君认为,IP热是好事,说明知识产权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去尝试围绕版权进行相关文化产业链的构建和布局,并开始注重IP保护、管理、维权和运营。
但不幸的是,《愤怒的小鸟》是一个具有缺陷的IP。
“玩法”和IP之间是存在巨大鸿沟的
从游戏本身来看,《愤怒的小鸟》不像《使命召唤》、《古墓丽影》、《魔兽世界》等游戏,具有一定基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小鸟们也没有一个“角色”应有的东西——那就是性格和故事;
而玩家在愤怒的小鸟身上遗留更多的是对于游戏玩法的喜爱,而非是“胖鸟”的IP属性。
“玩法”和IP之间是存在巨大鸿沟的,新奇的玩法一直很吸引人,但是Rovio却一直在盲目开发IP的周边,忘了游戏本身的IP创造;
游戏的核心玩法也一直没有走出抛物线的根基,虽然到了后期开始转型跑酷、三消、弹射,但市场反馈仍然不够好,甚至很多人认为这都不是《愤怒的小鸟》了,这对于产品本身来讲就很尴尬了。
大家玩的是游戏产品本身,而不是角色,这是《愤怒的小鸟》和真正的IP最大的区别。
很多初创团队喊着自己的IP多值钱,那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IP真是建立在产品和受众上的吗?
《愤怒的小鸟》飞了,但Rovio依旧面临着失败
其次就大电影而言,这是一部快节奏、稍空洞而又只适合12岁以下的年龄层的动画电影:老套的冒险故事、基础的偷蛋设定,吃准了乐于被小鸟逗乐的孩子们;
但是很多看电影的小孩子没玩过游戏,真正的游戏玩家又觉得故事低幼尴尬地找不到它的笑点所在。
电影是一种远比游戏更加成熟的艺术形式,游戏改编电影并不是放大游戏本身的商业营销价值,而是将艺术转化为更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显然,《愤怒的小鸟》游戏中并没有什么艺术成分。
《愤怒的小鸟》大电影或许能够重拾大家当年的游戏热情,能够美化Rovio公司的财报,但它却无法讲出再多动人有价值的故事;
那些蹭IP的品牌商们,或许也是在它光环完全破灭之前的最后一次抱团取暖吧,但在营销创意上还是值得鼓励的。
- 把吹头发做到10亿美元的苦逼家庭主妇,要做美发
- 中国电影产业的刘易斯拐点
- 外资“捞底”是国内股票的上涨风向标吗?
- 滴滴司机挑断电竞选手手筋,我们为什么要责怪滴滴
- 国产化妆品面临全线溃败 外资统治中国市场
- 华为研发人员工资高不应该成为高房价的托词
- “八卦”撑不起知识共享的未来道路
- 特斯拉创始人猛爆料苹果汽车 2020年量产!
- 《X战警:天启》——超能少年已长成 X战警初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