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翻译官》火了,一部雷剧为何霸占收视榜?
2016-6-6 16:07:4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一 、不管有多雷,人家就是火了
王迎执导的《亲爱的翻译官》号称“职场爱情剧”,自5月26日首播以来,关注度居高不下,目前更是牢牢霸占着同期收视率头名的宝座。
神作吗?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如此引人注目的一部电视剧,配上这样震撼人心的豆瓣评分,确实给人一种“已经超神”的感觉。
为什么给1星的人那么多?因为没有0星啊亲!
抛开演技不谈,《亲爱的翻译官》的雷也是全方位的。
人设还能再狗血一点吗?
一个是贫家出身、勤学肯干、一心出人头地当学霸的灰姑娘;一个是高干子弟、天赋异禀、处处居高临下的霸道总裁……等等,这人设怎么这么熟悉?
如果男女主都是高颜值偶像派,再加上因命运的巧合相遇后产生误会,经过一连串冲突后冰释前嫌,擦出爱情的火花这些桥段呢?
在此基础上,再来点三角四角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关系,一切的情节推进都以爱情为理由和助力……停,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不能更标准的爱情偶像剧框架,只需随意套上一个职业背景,就成了所谓的“职场爱情剧”。
贵圈真乱
情节和台词走点心啊编剧!
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的框架,只能让一部电视剧变得平庸。真正让《翻译官》雷起来的其实是离谱的情节和低幼的台词。考虑到这部剧这么火,真不知道这些雷点究竟是编剧太坑,还是恶意卖萌刷关注度。
首先是出场的第一句台词。女主你怎么了?你可是名牌大学出国交换的大学霸,立志做一名顶级翻译,为什么一开口就给人一种天桥摆摊的感觉?
至于男主这个出场就更难理解了。明明可以安静地翻译法语,却一开口就带着难以言说的国仇家恨,让人以为这是个60年代滞留国外的爱国青年。
而且……完成这番充满觉悟的表态后,黄轩饰演的程家阳先生就投身于无尽的实力撩妹事业,至于翻译的活倒真是干得不多。
顺带一提,这个镜头真的不是在致敬2014年第一神剧《白衣校花与大长腿》吗?
至于片中的情节,更是槽点满满了。女主角乔菲胸怀大志,却没心没肺。像在重要的翻译现场迟到、和人起了冲突不好好解决、拿着梦想做挡箭牌这些事,稍有职业素养的人都做不出来,更别说一个合格的翻译了。
嗯,还有这句让人质疑学霸成色的台词
至于身为精英人士的男主角,蛮横粗暴不说,脾气上来一言不合就怒吼。想塑造一个偶像派结果这么精分,这样真的好吗?
剧情雷人可奈何,常识错误奈若何!
《翻译官》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当属其中的常识错误,从片名到设定到道具,可谓雷出了一定的境界(这是保守说法,因为有《武神赵子龙》那不可企及的存在)。
首先是片名。“翻译官”这个词并不存在于业界,女主梦想从事的职业称为“翻译”或“译员”,其下还有更细的分类,但一定没有“翻译官”的说法。
所以有很多人吐槽,一提到“翻译官”,中国观众最容易想起的形象是……
女主出场时,背景介绍是到苏黎世大学的法语交换生。那么,苏黎世大学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哦,原来是瑞士的世界级名牌大学,位于德语区苏黎世,成立于……
等等,你一个法语生跑到德语区交换是闹哪样啊!并不是随便放上一个外国地名就可以显高端的好吗?
至于专业展现方面的错误,更是数不胜数。最典型的要数女主的一次口译经历——不带纸笔,轻装上阵,闭着眼睛完成工作,这在业内看来是很不职业的表现。
至于女主在片中拿出的法语课本,也被该专业学生证明非标准教材,只能作为参考,而且该页并没有片中出现的单词。
So What?《翻译官》很雷,但人家确实火了。尽管剧情由内而外地不专业,编剧至少在玩梗方面做足了工夫。又是李雷韩梅梅的童年回忆,又是男女主演姓名在剧中的乱入,除了“翻译官”这个主题,《翻译官》还真都做得不错。
二、 是什么造就了一部雷剧?
“雷剧”并不是个很好听的称呼,5.3也不是个很好看的豆瓣评分。然而事实是,雷剧层出不穷,而且片方和观众似乎也都乐在其中。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翻译官》这部雷剧呢?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当今粉丝电影的大趋势。
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偏偏要看脸
何谓粉丝电影?定义云:借助名人、明星本身的公共关注度进行营销的电影,将受众对这些名人、明星的公众注意力转移到特定的电影产品中。事实上,我们找找《翻译官》上映前的宣传和炒作,就会发现片方正是将重点放在“杨幂产后复出首作”这一话题上。
而行业剧的受众,又真的是在看职场吗?这次的翻译也好,此前的警察、医生、律师也罢,都是大多数受众在生活中未曾从事的。对于不了解行业实情的受众而言,演成什么样没有太大关系,他们要的只是看到喜欢的明星。
看个片头就不能自拔的,你不是一个人
翻译会穿成这个样子出场?左右两边我都是不信的
拍披着职业外衣的偶像剧,人傻钱多;拍风格严肃的正剧,赔钱赚吆喝。前些日子方励为《百鸟朝凤》的那一跪声犹在耳,业界人士的考量也不难猜测。
在这个节奏过快的时代,你要如何让受众认真看剧?
情节随意套用,创意也极简化,供需双方都可以闲置大脑,安心享受,这就是当下职场剧的现状了。
“哪个……不”句式随意用?不好意思,职业的翻译还真就
最后,就算想认真地拍出一部职场剧,也难免专业素养不过关,拍不出主题职业的精髓。即便是前段时间备受好评的《欢乐颂》,在职场描绘上也相当不足。
剧中,安迪身为CFO,不看报表不看数据,每天只是开会盯着下属做方案,拿着CFO的工资操着CEO的心;樊胜美是做人力资源出身,却被猎头挖去做了理财经理……只是《欢乐颂》以出色的人物刻画掩盖了内容的硬伤,《翻译官》那脑洞清奇的人设……是实在盖不住啊。
《翻译官》几乎每一个镜头都透着不专业的山寨感,前面已经举过太多例子了。题外话,说起翻译这个职业,看起来光鲜亮丽,个中的辛酸还是只有专业人士懂啊——↓
三 、拿什么拯救你,国产行业剧?
每当谈起这种话题,总少不了要从国外拿来成功经验。这是好事,因为有太多优秀作品值得借鉴;也是悲哀,因为我们连一部像样的典范都没能做出。
典范1:同期日剧《重版出来!》
日本漫画很多人都看过,太多漫画家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在看日漫时,你有没有想过漫画家和漫画编辑的日常是怎样的呢?该剧以一个刚入职的菜鸟编辑为主角,详细描绘了漫画编辑的工作实况——并不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更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话说,这题材交给国内来拍,应该就是新手女编辑+知名男漫画家+编辑部霸道总裁的三角恋爱主线了吧。
典范2:经典美剧《新闻编辑室》
在新闻理想越来越成为叹息发语词的今天,这部剧里的人们正在用行动证明着它的存在。剧情没有太多的旁支,就如题目所言,一群记者在编辑室里做着每个记者该做的事情。定选题,找资料,采访,证明,修改,最终得出准确的事实,就这些,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精彩和经典。
而在国内拍一部新闻记者题材的电视剧……天啊,还嫌新闻宝宝心里不够苦吗?
实际上,借鉴经验,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拍偶像剧就主打偶像,拍行业剧就专注职场。非要用爱情来解释全部剧情,只能搞出个四不像的大杂烩。相反,如果制作能稍加用心,获取更多专业人士的指导,少一点爱情成分,反而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毕竟,靠“美、浪漫、爱情”吃饭的翻译,一定不是个好翻译。
- PayPal不是银行,但它却有可能代表了银行的
- 任何一次转型升级都是痛苦的 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 不遏制住房投机炒作,租赁市场难以发展
- 差点吞并苹果!这个帝国企业是怎样在1年内陨落的
- 谷歌欲训练人工智能打造安卓安全卫士
- 永远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搜房
- AR眼镜来了!据说,这家公司连李嘉诚和马化腾都
- 柳岩们直播卖货风靡中国 电商成直播下一个机会已
- 认真想一下,你真的成功的预见未来了吗?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