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话题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二线城市房价接捧一线城市”的话题正在持续发酵。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价格变动数据来看,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在4月份超过了一线城市,其中,合肥是4月份全国价格环比上涨最高的城市,涨幅为5.8%。此外,厦门、南京以及没有在统计口径内的苏州,房价涨幅都排在前列。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线、三线城市正接棒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势头,激发一些开发商转向二线、三线城市拿地热情,预计土地市场持续火爆将成为一线、二线城市的常态。
据业内人士介绍,以溢价率40%为界限区分地王(地块成交额超过5亿元)。整体看,40%是一个临界线,比如北京等城市有限价上限,另外其他城市溢价率超过40%以上也已经基本接近目前在售的成本价格,所以40%以上、单地块超过5亿元的可以称为地王的简单标准。
5月18日,上海诞生了一个新地王:保利地产以每平方米5.45万元的楼面价竞得浦东周浦镇的一块住宅用地,按此价格,意味着这块住宅每平方米的保本售价接近8万元。而此前一周,上海泗泾刚创下每平方米6万元的保本价地王。另外,今年5月初,北京3宗远郊地块拍出了每平方米3万多元的高价,刷出了区域新高。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6年共出现152宗地王,一线城市仅有21宗;而同样的统计口径在2015年全年只有95宗,其中一线城市共计51宗。具体来看,二线城市出现的地王中,仅厦门市、苏州市、南京市、合肥市这四个城市就已出现79宗地王。其中厦门市1宗、苏州市35宗、南京市33宗、合肥市10宗。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按照总价来计算,最高的50宗地王里国企比例明显处于历史高位。整体看,50宗地块合计成交总价为2013.29亿元,其中27宗地被国企获得,合计成交金额达到了1094.9亿元,占比约为54%;如换一个角度来看,在这50宗总价地王里,42宗为上市公司获得,合计金额为168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创造地王的基本都是上市企业+国企,主要原因在于其资金实力更强、对未来市场波动的抗压抵御能力也更强。随着房企拼抢地王从国企逐步蔓延到民企,预计2016年房企竞争土地会越来越激烈。
- 5天内贷款买房省了几十万!这是怎么做到的?
- 众多北漂放弃工作回乡抢房:房价上涨我特别开心
- 限定地价新政难挡拿地热情 苏州一天卖11块地金
- 二线城市地王潮涌现 成为房地产企业角逐拿地主要
- 二手房开始主导楼市 广州二手房市场80后买家占
- 楼市不能通过加杠杆去库存 要遏制地方炒地炒房之
- 二线城市地王潮涌现 面临城市政策收紧
- 房价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学
- 绿地在澳洲悉尼最高住宅楼项目遇挫 中途与施工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