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财政补贴支持下,一家企业2015年在河北承德投资建成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不仅实现了北京高品质工业品下乡,也使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对接首都大市场。
2015年年底,承德市宽城县迎来苹果大丰收,“卖难”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马上组织农村门店进行收购,10万公斤苹果统一包装后通过冷链运往北京社区门店销售,帮助果农解决了销售难题。”招商局物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亮告诉记者,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后,宽城苹果、野生菌、杂粮、板栗、猪肉等生鲜产品进京更为便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快车道”。
同时,返程车又带回北京米面粮油、日化用品等质优价廉的品牌工业品,提升了河北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目前农村电商和物流配送成本高盈利难,很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北京市财政补贴资金给予的支持,推动了项目落地,今年我们将加快在河北各县的网点建设。”刘亮说。
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表示,在疏解物流、仓储等非首都功能方面,引导、鼓励、扶持在京企业到津冀两地投资建设是必由之路。但由于北京市财政资金无法补贴到河北、天津辖区内的项目上,“喊声大、办法少”的尴尬局面长期存在。经调研论证,北京市商务部门大胆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决定突破补贴资金使用地域限制,切实支持在京企业到津冀区域范围内投资建设物流项目。
目前,招商物流的试点企业已在河北地区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获得北京市财政资金补贴1000余万元。从2015年8月正式运行至今,试点企业已在河北开设965家农村门店,月营业额超过500万元,货物装卸效率、交接效率平均提高2倍,装卸人员成本降低50%以上。
在试点示范效应带动下,北京市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中国”积极在京津冀区域拓展业务,已服务京津冀区域干线运输和城际共同配送企业近5万家、超过100万辆的货运车辆。各在京物流企业已在河北省规划建设物流设施约45万平方米。
在京召开的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第三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京津冀商务领域协同发展合作有关协议。26个一揽子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内容涵盖津冀承接北京的市场疏解、京津冀区域物流标准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品牌连锁企业在津冀两地开店、建设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申金升表示,在这些领域,今年北京将继续投入财政资金支持三地共同建设。
- 北京创新财政补贴方式 促京津冀共同发展
- 政策不变叫停跨界并购? 证监会:审核可以更严
- 社保卡政策将改革 明年起异地可办卡
- 国务院租房新政将出台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推
- 多类家电进入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
- 习近平:不能少了供给侧
- 空气净化器市场:执行新国标尚需时日
- 关于本年度优秀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项目申报评审工
- 福建省农业厅下发有关种猪屠宰检疫等问题的批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