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宣称获得小米亿元投资的“国内最大的美股券商”老虎证券,竟然在在SEC、FINRA、SIPC,都查不到任何注册信息和持牌信息。最后发现原来它是一家注册地在新西兰、注册办公地址在香港、所有交易都转让给美国盈透证券交易的中介公司,但这些关键信息老虎证券都没有如实向投资者披露。
问题1:一家没有任何牌照的券商
2015年9月,老虎证券宣布获得了小米科技亿元规模的A轮融资。在此之前,老虎证券已经得到景林投资、真格基金、险峰长青、美团王兴、智明星通唐彬森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在官网首页宣传的是,羽泉组合之一胡海泉担任老虎股票学院的财富导师。但是在一系列明星光环之下,宣称“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美股券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流的境外投资体验”的老虎证券,却是一家没有任何牌照的公司。
记者查询整个官网也没有看到有关资质或者牌照的任何信息。
“老虎证券的使命是做中国最好的美股券商,为用户提供高效顺畅的开户体验,易用稳定的交易系统。”这是一段在老虎证券官网上的介绍文字。老虎证券明确表示,老虎证券拥有美国证监会认可的海外证券交易牌照。
记者向老虎证券客服咨询时,对方也明确表示,老虎证券拥有海外的证券交易牌照。
但在老虎证券的官网上,记者没有找到任何国内和国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批文或者授权证书。
于是记者在美国证监会(SEC)、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美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
可能会有疑问,同花顺大智慧也没有牌照啊?但值得注意的是,同花顺亦或大智慧从来没有宣城自己是券商,而且投资者明确知道它们只是中介机构。
但老虎证券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投资美股最大的国内券商,在整个开户和交易过程中,也没有告知投资者自己只是一家中介机构。这造成的影响是,让投资者以为老虎证券是一家持有国外牌照的券商。但结果根本是NO!
问题2:账户实际开在盈透证券
记者通过客服才了解到,老虎证券在美国市场的交易,是借助盈透证券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 LLC 盈透证券,1979年由Thomas Peterffy创建,总部设在Greenwich Connecticut”,但实际上两个信息却毫无关联。老虎证券号称是“美股券商”,但在美国却没有任何监管批文或授权,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牌照号是新西兰的。这样的信息让投资者理解的是,老虎证券是一家是受美国监管层认可的券商,此举实在是误导投资者。
根据老虎证券官网上的牌照号443886,记者调查了解到,这其实是一家新西兰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牌照号。老虎证券则隐去了关键的信息新西兰FSP;盈透证券 美国 牌照号(SEC 8-53615);爱建证券 中国 牌照号找到了。
信息显示,老虎证券的注册地址是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注册办公地址是在香港,公司真实的名字叫Ti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注册日期为2015年5月27日。
在老虎证券的国内官方网站上,老虎证券根本没有披露其在新西兰注册的相关信息,而且连“新西兰”这三个字都搜不到。
据了解,新西兰是到了2008年9月28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才通过新西兰金融争议解决法案。自2010年12月开始,强行要求所有金融行业服务商的登记注册,新西兰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新西兰FSP)方才诞生,至今6年时间都不到。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不少帮助在新西兰注册“新西兰FSP”的中介机构,只需要递交资料、完成相关步骤,支付几十万手续费即可完成。
上述提供申请服务的中介机构人士也告诉记者,之前申请金融服务牌照的费用5万美金基本可以搞定。“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牌照几乎申请不下来,只能转让。因为新西兰正在做整顿,去年下半年基本就把牌照申请关上了,新的根本申请不下来。原因是很多公司只是在当地注册,但根本没有经营活动,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没有实际经济效应,它们很反感这件事。去年上半年还可以申请。下半年就不行了,现在基本只是摘牌。”该人士告诉记者。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号称获得小米亿元投资的“国内最大的美股券商”老虎证券,在SEC、FINRA、SIPC,都查不到任何注册信息和持牌信息,最终发现其实这是一家注册在新西兰,注册办公地址在香港,所有交易都转让给美国盈透证券的公司,而这些关键信息都没有如实给投资者披露。
- 中概股再遭“血洗”:京东跌7.08% 百度跌2
- 汽车之家管理层为何发出私有化要约 股权变更谜团
- 大商股份股权之争升温:大股东“死磕”安邦保险
- 启德教育资本路径图:游刃有余 玩转CVC
- 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望出台 将实施差别化信贷试
- 内地银行净利润增速五连降 债转股或难大规模开展
- 艾派克10日复牌 拟收购资产加码布局打印市场
- 新奥股份控股股东拟增持不少于1%股份
- 音飞储存拟定增募资近15亿元加码主业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