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分化延续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土地市场分化持续,一线城市受供地锐减影响成交走低,二线城市渐成市场热点,近期表现抢眼,地价呈上涨趋势;三四线城市在政策托举下仍提振无力。全国主要城市一季度供地总量同比收窄,仅二线城市高于去年同期,成交继续价涨量跌走势,出让金总额同比略增。
在此次北京三宗土地拍卖之前,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人员表示,受供应收缩影响,一季度北京土地成交量大幅下滑,仅成交3宗住宅用地。其中,春节前出让的朝阳区五环内稀缺宅地意外遇冷,仅以微溢价成交;大兴区及门头沟区地块均达到合理上限价格,并刷新板块或区域地王。北京宅地地价继续上涨,同时向远郊区扩散。
华创证券分析师杨骞认为,一季度主要城市土地成交价格同比环比均实现上涨,叠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超预期增长,显示房地产市场当前的乐观情绪。预计整个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都将保持增长。
关注高地价风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北京土地市场火热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北京市场补库存的需求充足,房企拿地积极性非常高,部分房企虽有转型意识,但还是依赖传统地产开发,对此类土地市场有追捧意识,拿地高溢价因而符合市场预期;二是中型房企拿地心态更急迫,希望进入500亿甚至1000亿军团,所以拿地和投资更急切;三是今年第一季度房企销售业绩不错,对于北京等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投资热情依然会增加,北京市场虽然地价较贵,但依然能够获得房企的认可,这是此类房企积极拿地、顾虑较少的原因所在。
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企转型与创新研究专家刘策则认为,随着行业进入转型与分化的深水区,区域分化日益严重,一二线城市总体表现优于三四线城市,因此,回归一二线成为开发商共识,而北京作为一线城市代表,加上特殊区位优势,必然激发在土地市场的争夺,尤其个别优质地块争抢激烈。
其次,北京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从供应来看,土地供应的减少是推升地价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土地供应总量从2010年的6400公顷缩减到2015年的4600公顷,土地供应总量和住宅供应的总量都在减少,且有持续减少的趋势,但北京又是各大房企兵家必争之地,土地资源的稀缺再加上高强度的竞争必然体现在价格上,造成了如今的高地价。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房企而言,在积极拿地的同时,也要关注房地产的短周期现象,避免踏错周期,充分评估企业自身现金流的可承受力,规避地价过高可能给后续企业现金流以及销售带来的风险。
- 国务院发布促外贸14条 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
- 三亚半岭温泉售房面积与登记面积不符 业主维权难
- 海外投资令温哥华房价去年暴涨30%
- 河南降低农民进城购房贷款门槛 推“农民安家贷”
- 群租房打“隔断”试点:一房只改一间
- 绿地张玉良:房地产市场未来供大于求格局将加剧
- 法媒:中国欲遏制房产投机 规避美式次贷危机风险
- 二线城市卖地收入领涨全国 政策宽松致房企扎堆
- 长沙278户房产被开发商抵押贷款3亿 业主权益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