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央行对这些新创设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
5月3日傍晚,央行宣布,从5月起,每月月初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央行对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的PSL,主要用于支持它们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
其实,自2014年4月份央行创设PSL后,央行对这三家银行发放PSL也是在每月月初,只不过央行此前奉行“多做少说”。这次调整给了市场以明确的预期。央行此次明确PSL发放的时间,其出发点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和市场预期,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认同度和公信力”。
PSL采取质押方式发放,一般为3年左右,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央行可以通过PSL的数量和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和市场利率走向。4月末PSL余额为13911.89亿元,较上月末减少了36亿元,系国家开发银行根据棚改贷款的发放和回收进度归还所致。
常备借贷便利(SLF)创设于2013年年初,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SLF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在央行提出建设利率走廊之后,SLF利率就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用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目前SLF隔夜利率为2.75%,7天期利率为3.25%。货币市场利率一旦超过这个水平,央行就会采取措施进行平抑。
中期借贷便利(MLF)创设于2014年9月份,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MLF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MLF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目前,MLF资金用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MLF+逆回购”是央行目前最倚重的流动性补充形式,仅4月份就进行了三次。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创设于2013年10月份,期限为7天以下,在特定时点向金融机构投放流动性。今年以来,SLO仅在1月份开展了两次。
至于公开市场,央行在今年春节后即开启了天天逆回购模式。
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决策层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开局良好,稳中向好因素增多,但基础还不够牢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央行有必要继续“灵活适度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从而为经济企稳回升创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央行可采取的措施除了继续用好上面提到的定向货币政策工具外,降准(包括定向降准)甚至降息的基础也是存在的。这取决于宏观经济的需要。
- 央行PSL发放本月起常态化 定向宽信用降准或推
- 社科院蓝皮书:TPP不能成亚太地区贸易规则“样
- 制造业数据站稳在荣枯线之上 中国经济保持企稳态
- 长江经济带沿线建设“逆转”:大开发变大保护
- 汇丰私银涉销售失当遭罚款6亿港元
- 金融营改增或冲击行业结构 需警惕增值链条中断
- 工信部:开展2016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推荐工作
-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混搭 央行开展千亿逆回购
- 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加码 同业户出借或成历史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