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中国经济意外指数由-13.6上破零线升至14.3,这意味着相较于经济学家的预期,近期出炉的经济数据正变得越发乐观。4月民新中小企业指数亦在进一步回升,其中制造业综合指数由3月的43.6升至46.9,非制造业指数由47.3升至50.1。
在反映第二产业活动的“硬指标”中,钢铁、水泥格外引人注目:唐山钢坯价格在4月中旬大涨14.7%至2580元/吨,而钢铁去产能的步伐也似稍作停顿,粗钢产量连续两旬企稳;水泥产量在3月大幅升温,同比增长24%,而4月中旬价格亦有温和上涨。
除钢铁、水泥外,改善组的数据还包括秦港锚地船舶数量、二手房交易面积、土地拿地量、出口、汽车销售、挖掘机销售、新屋开工等。整体上一季度经济升温的势头在4月中旬得到延续。不过,仍有证据表明,对当前经济转暖的形势不应持单纯乐观的态度。
最大的证据是房地产开发活动出现了明显反弹。3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19.2%,创2011年11月以来最快增速;挖掘机销售亦同比增长19.34%,连续两个月强劲增长。2015年10月房地产交易迎来牛市,11月起出现拿地潮,而2016年3月房地产开发活动则显著升温。肩负去库存重任的地产部门出现了新一轮开发周期的苗头。更重要的是,在本轮经济反弹中,地产部门似乎扮演了过于重要的角色,而制造业部门或许并没出现明显的改善,在钢铁、水泥引人注目的表现之外,发电量却未见起色,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三期移动均值在4月中旬同比下跌8.65%。该数据在3月短暂回升后,4月再度开始收缩。
地产开发活动的升温在去库存大背景下并非好事,短期内应警惕地产部门的再杠杆化。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现阶段结构性改革尚在进行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重而道远。经济回暖根基不牢,难言可持续,因此短暂回暖不代表经济企稳或复苏,而应视其为推进改革的窗口期。
- 减税降费进入实质阶段 “补短板”措施二季度逐渐
- 美元走势跌宕 牵动全球市场神经
- 发改委:一季度中国地区经济总体平稳 东北低位徘
- 国务院三子落盘供给侧改革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
- 央行发力滴灌调控 全面降准基础仍存
- 央行PSL发放本月起常态化 定向宽信用降准或推
- 社科院蓝皮书:TPP不能成亚太地区贸易规则“样
- 制造业数据站稳在荣枯线之上 中国经济保持企稳态
- 长江经济带沿线建设“逆转”:大开发变大保护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