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2015年中国改革的十个主要领域进行客观评估,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还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中的9项重大改革措施提出建议。报告还对确保“总体设计”落地生根提出5项措施建议。
在评估2015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报告指出,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重点突破,有利于引导在经济新常态下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发展速度的硬着陆。
报告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中央的领导下,经过2013、2014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建设规划、施工图设计等基础工作及改革试点,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方案全面落实的阶段,推进出台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从改革的广度来讲,改革涉及到经济、行政、政治、社会、司法、生态、文化、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从改革的深度来讲,很多改革都涉及到长期影响社会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涉及到对现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体现了中央攻坚克难、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从一定意义上说,2015年中国的改革已经实现从总体设计到全面建设的跨越,使以国家治理现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报告提出了深化改革九项重大改革措施建议。如把经济“平等”作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最大程度地凝结改革共识与动力。用开拓性思维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资本、土地、网络等资源网络类要素市场的改革,尽快形成市场决定机制和公平准入的制度。直面司法审判和检察独立问题,实现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把“一带一路”战略同积极参与TPP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两大扇面
报告建议,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江、浙、沪、粤、闽等地区分别建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主要在财税分配体制、社会保障、户籍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展、基层民主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公共参与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实验。为全面推动全国社会改革进行探索,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带动全国。
报告指出,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最重要的是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真正从体制机制上对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结构动手术,消除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积压严重、库存膨胀、结构失衡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使处于劣势的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快捷、平稳、有序地退出,形成资本能进能出、企业能生能死的自我动态调整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大量的国企“僵尸企业”存在的根源;同时加快国有企业内部决策、经营机制的改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活力,使之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使我国经济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功。
作为国内知名的社会智库,从2014年起,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每年组织全国有关领域权威专家,编写出版全面反映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总目标指引下,每年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主要领域改革新进展的《中国改革报告》。力争成为记载和反映当年国家重大改革进程的白皮书,成为中国改革的首个社会第三方评估报告,成为向国家提出若干重大改革建议的重要研究报告,同时也是对深化改革进行若干理论思考的学术著作。
- 国家发改委公布10起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 两部门就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答记者问
- 专家:很多企业打着大数据名义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 海丝博览会借力四区叠加再扬帆 凸显海丝海峡特色
- 长三角企业搭上“特需班列” 铁路供给侧改革实现
- 微博牵头成立校园市场联盟 携手众企业打造校园共
- 记者手记:“中国智造”使英国MG品牌重焕生机
- 小米设计师刘德有一个困惑:为了不一样要把产品做
- 发改委研判中国经济:六字透视首季“平稳开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