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决定带来了什么呢,在中国最突出者当属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涨,而这个大幅上涨的来源则是房地产市场的飙升,房地产市场的飙升则直接来自于人民币对美元的稳定。所以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还是怀疑,如果有这个协议,为何不公开发布呢,如果国际央行直接把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目标表达出来,其实就是要维持一个弱势的美元,这样对市场对央行来说,成本都是最小的,而不用市场这样猜测。当然成本是大宗商品的过快上涨,尤其是黑色系。
所以,笔者认为这个协议不存在,但是央行之间一定有默契。这是由于此前由于美元的过快上涨,以及日元欧元的过度贬值,对人民币造成了非常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就不得不在去年8月11日和今年1月开始两度大幅贬值来应对。但是这个贬值却出现了超出所有人预料的影响,一个是A股的断崖式下跌,一个是新兴市场货币的大幅贬值。人民币按照上两次的大幅下跌,不仅仅会引发中国境内的经济危机,也可能引发国际经济的动荡,这是美联储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中国经济已经是世界老二,如果中国经济转型失败,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或者说,国际经济的局势变化,使得央行们不得不进行一定的协调,或者说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对手或者邻居的利益,毕竟整个经济环境很不好,大家都要抱团取暖。
然而,目前看来,这个好时期,可能正在逐渐消退,而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正在关闭。一个是由于第一季度货币信贷投放过大,人民币稳定,导致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带动商品大涨,可能引发物价的再次上涨,尽管笔者不认为会引发严重的通胀风险,但是至少将严重挤压央行的货币信贷宽松空间,至少在二季度,央行的货币宽松窗口关闭。
而由于信用债市场接连出现的债券违约,导致整个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上涨,与此同时,实体经济收益率依然在下行,央行为了维持市场的平稳,最近几日大幅通过逆回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然而这又与通胀政策有矛盾。
在此情形下,四月美联储的依稀会议就在这几日召开,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又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如果耶伦在此次会议上发出偏鹰派的言论,欧元和日元将应声下跌,美元飙涨,这时候央行只有通过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释放压力,这将会形成双输局面。人民币再次下跌,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货币的下跌,也会引发国内房地产泡沫和信用债市场的大规模去杠杆。
因此,笔者认为尽管美国经济还在强劲复苏,但是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的前瞻指引必定还会鸽派,6月份也不会加息。但是同时会督促中国进一步有序的释放杠杆,这就是由过期过剩产能引发的信用债的危机,将可能逐步进行出清,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对产能过剩国企和信用债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央行有底气进行出清,这是其货币政策将宽松收敛的一个原因。
当然,美联储对中国市场出清的宽容期能到什么时候,实在没法说,一方面决定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步伐,主要是其通胀形势,比如石油价格是否会很快突破50美元;一方面决定于中国改革的具体步骤,这个时间可能要看到明年年初。
所以在各国央行按兵不动的形势下,大类资产将会进入一个平静期。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收敛,如果出现意外,可能引发更大风险,世界的目光可能更加聚焦于中国央行、人民币以及信用债市场。
- 安监局:一季度生产事故致5414人死亡和下落不
- 工商总局: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有序开展
- 全国人大原官员:全国29.7万亿政府债务规模不
- 新西兰华人携70万元人民币出境遭罚没
- 中国交建等三家公司签署西沙邮轮项目合作协议
- 新兴经济体走到“十字路口”
- 游戏IP永续经营 方能营造生态圈
- 投贷联动为混业经营打开想象空间
- 广东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