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承诺未完成
财报显示,2015年全年,青海春天实现总营收为14.01亿元,同比降32.06%;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公司主营产品极草(即报表中“冬虫夏草纯粉片”)所获营收为11.1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79.7%,该产品营收同比去年剧降41.05%。
年报业绩的公布,也意味着此前市场对公司“盈利承诺恐落空”的猜测成为既定事实:
根据借壳时的“利润补偿协议”,青海春天的7名原股东承诺,子公司春天药用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18亿元元、3.63亿元、3.98亿元和4.27亿元。
数据显示,扣非前上市公司2015年净利润仅为3.58亿元,与3.63亿元的“目标”已存在差距;扣非后,2015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9亿元,仅完成了对应年度盈利预测90.55%。
对于盈利预测未能完成的原因,青海春天给出的解释是“受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处于持续下行,社会消费力水平、购买力水平相比2013、201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因素影响”。
考虑“适时并购”
青海春天在年报中表示,2016年3月政府食药监管理部门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纯粉片试点工作的相关决定,“将对春天药用的上述行业地位带来严重影响”,对此,公司决策层“在积极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3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了《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试点工作的通知》称,今后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这一新规,使得并不具有保健品资格的极草,连“试点”资格也失去:在此之前,青海春天是国内5家拥有此试点资格的企业之一。
3月29日,青海春天公告披露,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告知书》,根据该《告知书》的内容,公司营收占比八成(按最近一期数据)的主营产品“极草”失去了唯一合法的生产和经营身份,这一事件被认为是青海春天的“灭顶之灾”。
为帮助青海春天度过“危局”,青海春天控股股东西藏荣恩拟将旗下子公司三普药业生产的多款产品的全国总经销权授权给青海春天。大股东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救场”。
4月15日晚间,青海春天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但未披露资产重组的具体细节。市场猜测或与三普药业有关。
公司在此次年报中也明确了包括并购在内的多种化解风险的方式。除了扩大其他产品的销售、加快保健品研发和报批等“自救”措施之外,公司表示,“将考虑适时通过开展并购等工作实现公司的外延式发展,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
- 丰原药业再购亏损企业 深交所层层追问标的风险
- 混凝土企业涉足医药 三圣特材拟收购百康药业
- 华北制药子公司多次飞检不过关 药品GMP证书被
- 贵州寿仙药业多次严重违规 遭国家食药监总局严查
- 广药的4.0革命:梦想让民族品牌王老吉成中国智
- 食药监公布乳企黑名单:完达山多处生产管理存缺陷
- 亿帆药业紧抓机遇实现产业腾飞
- 活熊取胆:归真堂为上市苦撑七年 产业面临退出
- 博雅生物手足口病药研遇挫 发布公告称不想放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