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和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GIB)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全球首部基础设施评级方法。
在全球经济复苏愿望强烈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在投融资需求,市场迫切需要一套针对基础设施的科学评级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准确评级信息以甄别有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全球资本有效配置。
“未来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点之一。”法国前总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国际顾问理事会主席德维尔潘在发布会上指出,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评级机构和评级方法,基础设施项目就很难进入市场融资。
大公此次推出的全球基础设施信用评级方法以其独创信用评级原理为依据,用于评判基础设施项目债务偿还能力。此举填补了当前国际评级行业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设施项目评级方面的空白。
“这一评级方法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期和运营期信用风险形成因素的内在联系。”大公集团董事长关建中说,该方法将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为评级重要因素,将政府财政收入或基础设施项目盈利作为偿债来源的基石,并按照其他偿债来源与财政收入或盈利的距离确定信用级别。
中国一直是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倡导者。在官方着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位列优先领域;中国亦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科学评级方法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关建中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不能都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实现,更广阔的融资天地是民间市场资本。所以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评级方法有利于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同时也将为“一带一路”资本跨国流动奠定基础。
- 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发布全球首部基础设施评级方法
- 北京开建亚洲最大“菜篮子” 拟2019年建成
- 国家标准委: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使备案时间缩短
- 财政部:行邮税仍保留邮递物品50元免征税额
- 甘肃新规定:部分治疗费个人自负部分达起付线可再
- 机构:回顾牛市展望未来 用望远镜看A股处于什么
- 美联储发布会议纪要 美日欧央行博弈加剧
- 耶伦:美国接近充分就业 经济稳健发展
- 央行本周回笼2750亿 不会引发货币政策转向收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