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据央行网站公告,今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7天逆回购,利率2.25%。虽操作量较昨日增加100亿,但仍然规模有限,这也显示出目前央行无意为资金面大量注入流动性,有意维持适度水平。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回笼2750亿,结束了此前连续3周的净投放。
8日早间公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下跌,但隔夜Shibor利率小幅回升0.17个基点至1.9800%,1周、2周、1月和3月Shibor利率均下跌,6月Shibor利率小幅上涨0.03个基点。
对此,有投资者担心央行本周来连续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是否影响资金面的宽松,未来货币政策会否转向收紧?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经济有见底回升迹象,但目前货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不畅,短期内不会引发货币政策转向收紧。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任泽平表示,考虑到美元阶段性走软、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货币超发、房市吸纳资金、经济小周期回升、国内产能过剩、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等因素,2016年通胀将小幅回升,预计CPI在2.5%-3%之间。这种温和的物价回升有利于企业盈利的边际改善,但尚不会引发货币政策转向收紧。由于货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需要供给侧改革破题。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要更多关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之后的核心CPI的走势,目前来看核心CPI依然平稳,甚至2月份同比增速有轻微回落。目前货币宽松所造成的流动性问题更多的是体现在资产价格层面而非食品价格,如果除去食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而造成的通缩压力依然很大,不宜夸大和过度解读最近CPI的反弹。
在信贷方面,民生证券认为,信贷投放将稳中有升,预计全年新增贷款14万亿元,考虑到1、2月份贷款共新增3.24万亿元,3月债务置换规模环比会有所扩大,预计3月份新增贷款回升至1万亿元左右。
此前统计局公布的3月首个经济数据、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为53.8,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3月份PMI指数重回50以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在前期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经济有见底回升的迹象。由于投资和信贷资金投入力度的增大,二季度经济有望回稳,未来央行仍会保持相对适度的流动性。
- 交行企业文化部两负责人被查 涉嫌受贿千万
- 神开股份卷入快鹿系危机 新股东入主半年惹麻烦
- 历史性聚齐!四任美联储主席如何看待全球经济
- 中国一季度成全球跨境并购最大收购国
- 央行:奖励举报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
- 专访沈阳市长:如何在东北振兴与工业4.0中找方
- 媒体:稳菜价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挤掉非市场因素
- 国税局推进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共建
- 发改委安排160亿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