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白酒业并购加快 供给侧改革已然来临

食品饮料  2016-3-22 9:42:1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日前,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白酒行业首份供给侧改革专题分析报告。报告称,白酒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是产能过剩下市场调节的自然出清,主要通过兼并收购实现协同效应,古井贡酒为本轮改革排头兵。近两年许多具一定品牌产品力的地方酒企收入大幅下滑、盈利困难,2012年—2015年行业并购数量分别为4、3、6、9起,呈明显加速趋势。

 

  首份白酒业供给侧改革分析报告出炉

  日前,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白酒行业首份供给侧改革专题分析报告。报告称,白酒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是产能过剩下市场调节的自然出清,主要通过兼并收购实现协同效应,古井贡酒为本轮改革排头兵。近两年许多具一定品牌产品力的地方酒企收入大幅下滑、盈利困难,2012年—2015年行业并购数量分别为4、3、6、9起,呈明显加速趋势。

  白酒独特的供给侧改革:市场调节

  传统周期品供给侧改革:自上而下政策推动。

  自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理念,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为主题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成为“两会”热点。究其原因,以投资拉动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以房地产为首的多个周期性行业一路高歌,固定资产迅速扩张,钢铁、水泥、建材、有色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现阶段中国经济遭遇持续下行压力,单边的大规模需求侧刺激已无法有效破解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必须同时拔除供给侧的过剩难题。在概念提出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已以后出台多项针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脱困政策意见,两大行业率先拉开供给侧改革大幕。

  白酒供给侧改革:源于市场调节,2015年起明显加速。

  白酒是周期性相对较强的食品饮料品类。白酒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高正相关性(因其会带来寻租活动),表现出1—2年的滞后,同时行业景气周期受政策导向影响较大。因此相比啤酒、乳制品等其他食品饮料品类,白酒的周期性相对较强。

  白酒的黄金十年推高需求泡沫,目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03年起,白酒政策限制明显放松、消费税率下降,经济向好下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加之政务需求大量兴起,白酒行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黄金十年。伴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白酒厂家大幅扩张生产线、业外资本加速进入。但随着2012年底三公消费受限、经济降速等,需求泡沫被迅速挤出,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2015年我国白酒行业产量约1200万吨,但据渠道调研,预计终端实际的消化量可能不超过1000万吨。

  白酒亦有供给侧改革,但源于市场自发调节。资本市场在关注传统周期品自上而下政策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时,往往忽视了白酒行业亦存在市场调节下的供给侧改革。传统周期品供给侧改革提升效益的路径是:政策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供需格局恢复良性——产品价格提升——企业盈利回升,实施周期为未来3—5年。白酒供给侧改革提升效益路径是:市场竞争使得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收购——龙头企业寻求提升自身竞争力、或兼并收购实现协同效应,2015年来白酒行业并购已然明显加速。

  需求:与经济相关性明显,景气度难以再大幅提升

  白酒行业景气度呈周期性波动,与经济相关度较高。通过比较白酒行业产量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看出:白酒行业景气度呈现周期性波动,而其产量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正相关,大致落后1—2年。

  整体需求遇瓶颈,景气度难再大幅提升。目前我国人均白酒消费量已达到较高水平,渗透率难再提升。2014年,我国人均烈酒消费9.2升,大幅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传统烈酒消费地区例如东欧、北美人均烈酒消费量亦小于我国。

  消费者饮酒趋向低度化、时尚化,未来葡萄酒等品类可能逐步替代白酒。近年来我国酒类消费结构中,白酒收入占比缓慢下降;2015年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在低基数上实现了10%的增长,超越白酒的5%。

  供给:产能过剩,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黄金十年带来白酒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2003年—2012年的黄金十年,白酒企业总数增近50%至1408家,整个行业新增产能由52万吨至290万吨,11家白酒上市公司资本开支由21亿元增至60亿元。

  目前多维度数据显示,白酒行业产能过剩,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虽然白酒企业数量尚未减少,但2013年以来:11家上市公司员工总数增速明显下降;2013年—2014年整个行业新增产能分别下降30%、29%;2014年—2015年11家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分别下降21%、46%;2013年—2014年11家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0.7、0.5次,创历史新低;2013年起全国最大的经销商之一银基集团,存货周转率处于1次以下的低位;2014年—2015年我国酒类平均价格分别下降2%、1%,而之前10年均为同比增长。

  趋势:并购浪潮加速,白酒供给侧改革来临

  在挤压式增长下,酒企业绩必然分化,企业面临三大命运。

  第一种,名酒龙头寻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努力超越行业增速,或通过并购其他酒企获得协同效应。

  贵州茅台持续“国酒”营销,维护价格提升渠道稳定性;五粮液通过国企改革寻求盘活机制,2013年收购邯郸永不分梨,2014年收购河南五谷春;洋河股份将天之蓝开发为下一个全国级大单品;泸州老窖聚焦核心单品,加强深度协销;山西汾酒进行销售改革,盘活渠道体系;古井贡酒持续聚焦年份原浆单品,拟收购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

  第二种,具一定品牌、产品力,但经营差的地方酒企具并购价值。

  具品牌和产品力,但经营差的地方酒企具并购价值。我国酿酒业历史悠久,各地有许多品牌、产品力较为优秀的地方性白酒企业,但一些企业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经营较差,甚至濒临破产。但若与经营能力强的龙头联合,将有望借助其良好的渠道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和产品优势。

  近两年很多地方酒企经营困难,收入下滑明显。在白酒行业挤压式增长下,龙头持续超越行业增长,不断侵蚀地方酒企的份额,使得地方酒企收入面临较大压力。比如古井贡酒拟收购标的黄鹤楼酒业,其在竞品冲击下公司收入从2013年的10亿元降至2015年的不足5亿元,据渠道调研,全国类似这样的从5亿—10亿元收入降至5亿元以下的公司很多。

  参照A股公司,当酒企收入由高位下滑至5亿以下时,很难实现盈利,有利于行业内并购整合。如水井坊收入从2012年的16亿下降到2014年的3.7亿,净利润从3.4亿盈利下降到亏损4.2亿;酒鬼酒收入从2012年的17亿下降到2014年的3.9亿,净利润从5亿盈利下降到亏损1亿。水井坊和酒鬼酒作为运作相对良好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地方性小企业面临的盈利难度将更大,原因在于企业的很多费用是刚性的。行业持续挤压式增长下,如此则有利于行业内的并购整合。

  第三种,缺乏品牌、产品、渠道力的三无企业可能面临消亡。

  例如近两年在四川及贵州省,许多靠生产原酒为生的白酒公司已大面积消亡。之前这些企业的繁荣,是借助了行业扩容式增长下、许多酒企大幅扩张产能但基酒不足的背景。

  三类企业中,第一种企业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方之一,后两种企业是被供给侧改革的对象,区别在于第二种企业是被良性化的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白酒行业并购事件呈明显加速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2015年白酒行业并购事件分别为4、3、6、9起,2016年前两月已有2起,白酒行业并购浪潮已然来临。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mochumin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园林绿化行业结构分散 探析未来发展四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详细]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