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板一度被认为是创新类企业和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捷径之一。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战略新兴产业板的紧急“刹车”呢?
上海金融学院统计系主任温建宁向中新社记者分析道,“注册制的暂停,便意味着A股市场的创新举措可能都会暂时搁置。目前最重要的是稳定市场的情绪,让市场回归原先的活跃,而不是让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分散市场注意力,打击市场信心”。
舆论普遍认为,受战略新兴产业板“刹车”影响相对较大的,可能要算正在回归路上的中概股。
中概股从境外回归一般要经过私有化、拆VIE架构和国内上市或挂牌新三板或借壳上市三个流程,耗时长且成本高。
如果战兴板暂缓,波及的中概股会有多少?中金研究部策略分析师刘刚在最新报告中认为,从中概股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来看,受影响相对更大的无疑是目前已经宣布、但尚未达成确定性协议的17家中概股公司。
据中金研究所数据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38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意愿。截至目前,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有4家,已经通过股东大会投票的有5家,11家达成最终的私有化协议,17家尚未达成协议,另有1家撤回了私有化要约。
温建宁表示,“战兴板生变,中概股回归A股的绿色通道被搁置,漫长的私有化过程之后,现在又意味着耗时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排队等待”。目前IPO排队的企业有700多家,按照现在的发行速度,现在排队可能要等到2018年左右才能IPO。
温建宁预测,“不少中概股回归都存在业绩和上市时间的对赌,耗不起,因此借壳将成为其首要选择”。
这种做法已有不少先例,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搜房科技借壳万里股份、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均受到市场热捧。由于中概股一般体量巨大、业绩良好,借壳上市之后能获得较大涨幅,因此不少壳公司也乐于与之达成交易。
恒泰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江明德说:“对于一些壳公司来说,如果是巨无霸借壳,一切都好商量,甚至愿意倒贴,因为老板知道,自己手里留存的股份将获得巨大的升值。
- 战略新兴产业板紧急“刹车” 中概股回归面临新挑
- 资金大幅流出券商股 如何判断主力是否在洗盘
- 媒体称银监会动态调整拨备率 7家上市银行或将下
- 林毅夫:中国有望在2020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 朱云来回应是否会从事互联网金融:没准备做任何事
- 欧央行将购非银行类企业债 企业发债创15年新高
- 巴曙松:香港应成为大宗商品定价中心
- 美元净多仓位连续下降 对冲基金看涨美元“底气不
- 天津开发区今年前两月吸引投资近270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