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保监会发布公告称,2016年2月,保监会及各保监局共接收各类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总量1138件,同比下降28.02%,环比下降47.41%。
与此同时,保监会及各保监局共接收保险消费者反映有效投诉事项1162个,涉及人身险的共有643个,涉及财产险的共有519个。其中,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1019个,占投诉事项总量的87.69%;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143个,占比12.31%。
对于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居高不下的原因,中国风险研究院院长王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合同纠纷始终是保险业的难题,主要原因一是保险合同条款制定不合理;二是投保人法律意识不强;三是代理人怠于履行说明义务和审查义务;四是投保人缺乏诚信,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五是保险人怠于履行保险义务,拖延理赔现象普遍。”
为此,王稳进建议,“监管一直在加大力度整治这一问题。未来,监管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保险公司处罚力度,使得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制定合同上更多考虑消费者是否明白,代理人不敢误导销售,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消费者提高风险和法律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身险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反映的主要是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以银行理财等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问题;在财产险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中,航班延误险的投诉同比增长700.00%,环比增长68.42%。
保险产品“虚名”销售违规
2016年2月,投诉量位居前10位的人身险公司依次为中国人寿(159件)、太平洋人寿(61件)、新华人寿(60件)、平安人寿(55件)、泰康人寿(49件)、人民人寿(39件)、富德生命(27件)、太平人寿(15件)、合众人寿(10件)和阳光人寿(9件)。这10家公司投诉量总和占人身险公司投诉总量的81.21%。
投诉增长较快的人身险公司为中意人寿(投诉量同比上升500.00%)、北大方正(投诉量同比上升400.00%)。
消费者投诉事项涉及人身险的共有643个。其中,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514个,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129个。
在人身险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中,退保纠纷194个,占合同纠纷投诉总量的37.74%,主要反映消费者对退保金额或退保扣除费用存在异议。理赔/给付纠纷161个,占比31.32%,主要反映保险公司拖延支付理赔款、消费者不认可保险公司拒赔时认定的保险责任范围等。
在人身险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各类销售违规127个,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98.45%。其中涉嫌欺诈误导116个,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以银行理财、存款、基金等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以保单升级为由诱导消费者退保已有保单购买新保险等。
对于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及以银行理财、存款、基金等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问题,多家人身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的确存在这一现象。消费者在银行储蓄时,一些银代渠道往往会建议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以获得更高收益,但并不点明具体是哪类理财产品。而等消费者在3-5年后,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的本金暂时无法取出,需要等待合同到期。而且银代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仅有一张回执单,事后处理存在一定困难。”
不过,根据保险机构人士介绍,目前反映的这类投诉基本不是近期发生的事件,而是几年前理财产品较为火热的时候,因为这一缺陷的暴露通常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当下,监管和保险公司都在加大对银代渠道的管理力度,希望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但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
航班延误险投诉同比增700.00%
2016年2月,消费者投诉事项涉及财产险的共有519个。其中,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505个,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14个。
财产险公司投诉量居前10位的依次为人保财险(103件)、平安财险(98件)、太保财险(71件)、国寿财险(58件)、中华财险(26件)、众安在线(18件)、天安财险(16件)、安盛天平(12件)、大地财险(11件)和阳光财险(11件)。这10家公司投诉量总和占财产险公司投诉总量的78.23%。
其中,投诉增长较快的财产险公司为亚太财险(投诉量同比上升300%)、华泰财险(投诉量同比上升233.33%)。
在财产险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中,理赔/给付纠纷382个,占合同纠纷投诉总量的75.64%,主要反映保险公司理赔时间过长、定损价格较低、理赔服务差等问题。承保纠纷73个,占合同纠纷投诉总量的14.46%,主要反映保费计算争议、未经客户同意承保、电销扰民、保单发票不能及时送达、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涉及航班延误险的投诉32件,同比增长700.00%,环比增长68.42%,主要反映保险公司对延误责任认定不合理、理赔时效慢、理赔材料不合理、理赔金额与宣传承诺不符等问题。
对此,一位互联网保险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航班延误险投诉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研发和销售的此类产品数量增加。一方面存在保险公司理赔时效慢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此类产品会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公司和平台之间存在沟通问题等原因。”
- 平安千万客户迁徙图谱 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增38
- 国美华人金融0元购拓至线下 实体+金融成互金出
- 企业级互联网保险平台“保险极客”完成A轮融资
- 太平洋保险揽保监会新年头五项处罚
- 中邮消费金融首推“二胎贷”
- 安邦129亿美元杀入 万豪喜达屋联姻生变
- 卓越集团分拆深担保登陆新三板 累计担保总额60
- 通联支付被爆未履审查义务 代理商卷款420多万
- 蚂蚁金服融资提速 上市“姿势”存悬念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