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并非首例不良债转股推出可能性大
“3月8日,熔盛重工,现为华荣能源,宣布债转股计划,该案例并不是首例,也不是特例,当然也不常见,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但参考以往情况和媒体报道,管理层确实有讨论,债转股政策推出的可能性较大。”海通证券分析师林媛媛表示。
国金证券马鲲鹏也表示,熔盛重工债转股并非首个案例。“2014年底,长航油运退市时也做过65亿左右的债转股,当时的方案是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存量股东转让股权,与熔盛定增新股的方案在技术细节上略有出入,但原理和效果一致。14年长航通过债转股重组后,第二年便实现盈利。”
“但银行债权直接转股权面临法律风险,现有《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持有企业股权。不过公告表明银行可以通过债权人‘指定实体’持有股权,比如子公司,如若该方法能够实施,或将成为未来不良贷款处置的一种备选方案。”招商证券认为,未来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案例或将越来越多。
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剑对此表示,虽然有关法律规定银行不得投资于工商企业股权,但在处置不良资产时被动持有股票可以是一种例外。“目前不良爆发较多,比起其他处置方式,债转股能够起到降低账面不良率的作用,同时又可自行处置,避免大幅折扣转让,简直两全其美。因此,银行在这个时间点重新实施债转股,就顺理成章了。”
债转股不会大规模铺开僵尸银行担忧杞人忧天
“从僵尸企业到僵尸银行这样的担忧纯属杞人忧天。”国金证券马鲲鹏表示,通过近年来与银行的沟通了解到,当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造船等,最大的问题并非产能过剩,而是产能过于分散,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竞争和产能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商业银行一直都有强烈的诉求扮演产能整合者的角色。在部分行业通过债转股化解潜在不良正是商业银行实现产能整合者角色的关键一步。”马鲲鹏认为,尽管如此,但商业银行只会在有整合潜质的行业选择行业龙头进行债转股,不会将其无限制推广到所有“僵尸行业”和“僵尸企业”。“拿住困难行业龙头企业股权推动行业整合,是能最终解决产能过剩行业矛盾的有效途径。
“市场担心债转股做法会大肆推广,从而伤害银行,我们认为这种担忧并无必要。”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剑表示,一方面,银行会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暂时连付息都有困难,但前景仍有希望的困境企业,适合采用债转股的方式;另一方面,银行也会考虑自身财务、监管的影响。
对此,海通证券分析师林媛媛也表示,无论政策是否放开,债转股模式不会大规模推开及作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主要方式。“如果政策放开,允许银行商业化选择项目处置,那么有利于银行更平和解决不良贷款的压力,影响或比较有限,因为实际可执行的项目和操作有难度。但如果政策目的是要求银行在过剩产能方面做出政策性接收,那么市场对会比较悲观,但我们认为即便有此考虑,量亦是非常有限的。”
“债转股对银行业资本金的额外消耗微乎其微。”马鲲鹏表示,贷款的风险权重100%提升至股权投资的400%。在熔盛-中行案例中,媒体报道的23.5亿债转股金额预计降低中行15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测1bp,影响可忽略不计。“考虑到通过债转股实现企业重组的业务并不会大范围铺开,其对银行业的资本金压力微乎其微。而且,债转股适用范围有限,核销、打包转让AMC等不良处置方式的重要性也不会因此下降。”
“因此,不必过分恐慌,往后看,银行板块不再有未知利空因素,但催化剂还尚未落地。若银行真因为对债转股的误读下跌,将是绝佳的买入时间窗口。”马鲲鹏表示。
- 金融监管框架变革 代表委员建议建风险联防机制
- 二月CPI回升至2.3% 通胀归来还是通缩暂缓
- 税务总局:2016年营改增全面推开 减税力度前
- 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呼之欲出 需配套机制
- 代表委员建言金融体制改革 风险监管不能留死角
- 金融教授:《证券法》要设计重罚体系
- 媒体:互联网金融不是坏孩子 需呵护加引导
- 理财型保险息涨随涨息降不降 成2016年百姓投
- 人社部长:养老保险不存在缺口 支付能力达17个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