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百强企业在规模扩张、效益水平、科技创新、国际经营和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不断取得成效,相比“十一五”期间获得长足进步。
发展规模节节攀升不断诞生千亿元企业
发展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2011年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约为1.5万亿元,到2015年,百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万亿元,5年主营业务收入增五成。2011年,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7家,其中华为、联想、海尔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到2015年,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达到36.2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华为、海尔和中国电子,收入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
在效益水平上,百强企业的经营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百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2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33.7%。其中,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9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有9家;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有57家,超过10%的企业有20家。到2015年,百强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6.3%,销售利润率最高水平达到30%,超过10%的企业有24家。
在经济贡献上,2011年百强企业共上缴税金751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60%以上。5年来,百强企业上缴税金在全行业当中始终维持在这一水平,到2015年,百强企业上缴税金高达1226亿元。
研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百强企业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1年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合计达7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4.8%。截至2010年年底,百强企业专利总数7.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5万件,占比近50%。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强企业中,华为、中兴、比亚迪和大唐电信等百强企业分列第一、第二、第七和第十位。2015年百强企业在2014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达到1237亿元,截至2014年年末,百强企业专利总量17.6万件。2014年,在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强企业中,华为、中兴、京东方分列第一、第二和第六位。
百强企业积极适应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新趋势,主动加快战略调整,成为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领跑者。依靠敏锐的嗅觉,百强企业积极把握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发展契机,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海尔致力于打造平台型企业,海信规划了从智能家电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城市的系统布局,TCL制定了“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长虹制定了“家庭互联网”发展战略,创维与腾讯、中国互联网电视开展战略合作,康佳推出了“终端+平台”的“1+1”战略,传统的制造型百强企业开始向智能家居、电子商务、游戏娱乐等多个领域进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紧跟国际趋势面向全球布局
百强企业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面向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跨国经营层次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百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1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27.3%。其中,出口交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华为、长城、中兴、联想、海尔等7家。到2015年,百强共完成出口交货值5195亿元,占行业总量比重达到10%,其中有13家企业出口交货值超过100亿元。
百强企业紧随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加快布局智能制造。华为、中兴、海尔、比亚迪等企业投资建立智能工厂,浪潮、紫光等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紧密合作,力求在“工业4.0”时代掌握新的竞争优势,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经过5年的发展,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涌现出了华为、海尔、中国电子、联想、中兴、长虹、TCL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在全球市场争夺话语权,开拓国际市场新局面。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百强企业将继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抢占全球技术与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能力。
- 聚焦“一带一路”国内线缆企业“走出去”恰逢其时
-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存三个短板
- 国内手机竞争激烈 国内手机厂商开打明星定制牌
- 中国发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变革强音
- 手机新玩家持续入场 技术派大行其道
- 工信部拟新规整治手机预装APP乱象
- 互联网大会议信息基建 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迎利好
- 互联网全球治理即将进入共享共治时代
- 支撑网络新经济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获力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