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产手机品牌一方面创新乏力,另一方面却开始向海外、向高端市场进军。
“新人”加入格局生变
今年,除了联想、华为、中兴等传统手机厂商持续发力,互联网公司如乐视、360也因战略需要纷纷布局手机市场,成功搅动国产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市场新格局逐渐形成。
曾经“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举起了国产手机发展的大旗,但随着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改变,它们已无法继续作为国产手机在这个时代的代表。乐视移动智能总裁冯幸表示,“中华酷联”在2011-2013年时发展迅猛,带动了当时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繁荣。但是他认为,由于近年来移动互联生活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智能手机的体验要求也比原来更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运营商重金补贴大幅下降,传统与运营商捆绑力度较大的中兴、联想、酷派在2014年受到冲击,且冲击仍在延续。而华为、小米、vivo、OPPO、魅族等企业今年以来上升势头不减,成为新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魅族手机相关发言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魅族今年完成年初定下的2000万部销量目标基本没有问题,目前魅蓝系列整体出货已经超过了1300万部。
随着互联网企业开始半路杀入手机市场,国产手机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乐视方面也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乐视手机的年销售目标是300万-500万部,目前销量超过200万部,值得注意的是仅11月单月手机销量就突破了100万部。奇酷方面也向记者表示:“360奇酷手机虽然是手机圈的新兵,但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国产手机领域逐渐有了新的代表企业,尤其是在今年双11之后,“花旗小妹”(华为、奇酷、小米、魅族)的呼声一路高涨,成为替换“中华酷联”的新组合。
在新的格局中,企业发展思路也在转变,奇酷方面认为,互联网厂商与传统厂商的主要区别,更多地在于是否在用户体验上创新。持续通过极致产品力打造优秀手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针对这点,冯幸做了详尽补充。冯幸曾在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手机行业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传统制造派,一个是互联网营销派,乐视力图发展成为第三派系即生态派。据冯幸的观察,现在互联网营销派已经不复存在。他认为当下手机产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产品派或者技术派,特点是能够垂直整合硬件产业链;另一个是生态,把手机当服务来做。
他认为如果各手机品牌利用生态的服务收入补贴硬件,并不断发展硬件以承载更多服务,提供更优质的体验,那么手机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很大,他表示。
上述一加手机相关发言人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无论什么时候,做手机的核心都是产品和服务,只要产品和服务做好了,自然会有用户买单,这是根本。
创新乏力布局海外
虽然各路资本争相涌入手机市场,但国产手机的创新速度却在放缓。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37亿部,同比增长17.6%,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82.4%;上市新机型为1164款,同比下降31.2%,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4.9%。
易观分析师刘赞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手机市场过于饱和但国产手机出货量仍持续攀升的原因在于,一部分国外品牌的手机用户开始向国产品牌转移,尤其是安卓手机较为明显。
为何入局的厂家越来越多,上市新手机机型的速度却在放缓?刘赞认为,首先手机市场已经逐步成熟,用户的需求也非常细分化,产品升级换代很难有颠覆性的变化;其次,随着智能硬件领域的热潮,很多手机厂商将一部分研发精力转移到了智能硬件产品上。
另外,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来看,她表示,国民的消费需求也在升级,国内各手机厂商都意图争夺3500元左右价位的消费市场,这同样需要大量精力研发和生产。因此,新机型总数的下滑属于正常现象。
在新机推出乏力的背景下,国产手机已日趋饱和。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90%,饱和度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市场。甚至曾有分析人士预言,国产手机狼多肉少,已经近衰退期。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国产手机品牌纷纷布局海外市场。IDC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速度达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平均增速的4倍,增长速度为163%。相比之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同期增长速度为86%。
为此,小米、金立、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品牌开始大力拓展印度市场。一加手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一加手机会一直坚持“国内”和“国外”两条腿走路的市场布局。海外方面,未来除了继续巩固在欧美主流国家的布局外,还将重点开拓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
联想此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联想移动业务在海外的业务占比已经很高,约占联想手机业务总销量的70%以上,在印度、俄罗斯、欧美均有布局,并称海外布局力度还将加大。
与此同时,vivo、OPPO等也在努力拓展印度和东南亚市场。魅族方面发言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明年的重心在国内市场,但同时会继续在东南亚、印度、俄罗斯及欧洲等地的拓展。
为盈利布局高端
分析机构GfK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国产品牌在2500-3500元价位段的份额就已突破50%;今年6月,这一数据已升至66.3%。另外,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产品牌手机整体销售量同比下降8.7%,销售额则同比增长15.8%,这反映出国产手机品牌逐渐开始由低价走量过度到高价走质。
企鹅智酷在《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购买意愿调查报告》中表示,用户不喜欢体验糟糕的廉价手机,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花费一定费用,享受配置更高的手机。调查中,愿意为高配置手机支付费用的用户达到32.3%,是不愿付费用户的2.6倍。
刘赞告诉记者,国内手机中低端市场规模较大,仍有很多企业在此领域进行激烈厮杀,还未形成较高的品牌集中度。相反,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上的品牌比较集中。她同时表示,从用户层面说,在相对高端的价位上可选择性非常小,品牌也比较少。
国产手机企业早就看中了这一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因此在2015年年初,一向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也开始尝试高端市场,推出了定价3299元的小米Note顶配版。华为则通过今年的P8、P8Max持续发力高端市场。魅族也在今年推出魅族PRO5,跻身高端市场。乐视接连推出乐1Pro、乐Max和乐Max蓝宝石版,并表示在其产品规划里,中高端是一定要做的。
很多手机厂商做高端手机的原因何在?刘赞表示,一是因为中低端手机竞争太激烈,厂商希望获取更多用户;二是对部分手机厂商来讲,其核心价值已不在于产品本身,大家关注的是它的入口价值,因为在硬件互联出现之后,其中有一部分是通过超级App进行连接,另一部分则是像小米这样使用手机系统内的程序进行操作,手机的信息入口价值大大提升,因此手机如果作为入口设备,多维用户更有利;三是如同所有智能设备一样,低端产品是企业之间竞争比拼的一个手段,而真正实现盈利的部分是高端价位的产品,因此为了长远布局,高端产品必不可少。
不过,虽然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定成绩,但高端手机市场的表现仍难敌苹果、三星,且差距较大。刘赞认为,问题在产品本身上,国产手机系统的稳定性,体验感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 三大运营商流量超跑 舆情应对遭消费者吐槽
- 明年将是巩固4G领先优势的重要窗口期
- 电线电缆行业要实现做大做强行业问题待解决
- 电信联通将共同发布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
- 通信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
- 百度:将搭建O2O消费场景
- 腾讯:将要成为O2O领域的连接器
- 从“战国”到“三国”:今年是BAT版图扩张年
- 电信联通将携手六模终端 重组趋势或渐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