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近两年来货靓价平,消费者线上线下买米买油实惠多多,囤货现象几近消失;另一方面,大豆压榨行业整体仍很窘迫,今年或亏损过年。
东凌粮油变局未能扭亏为盈
广州本土粮油企业东凌粮油近期公告称,拟将其所持有的植之元实业100%股权和东凌销售100%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东凌实业的全资子公司植之元控股。据悉,此次重大资产出售完成后,意味着该公司将退出大豆加工行业,主营业务变更为谷物贸易,钾盐的开采、生产及销售等三大板块。这意味着A股将没有以大豆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据了解,东凌粮油上半年未能扭亏为盈。而其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亏损约2.3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亏损额度近2亿元。深耕广东地区大豆油市场的东凌粮油去年大幅亏损高达4.71亿元,同比减少423.89%。东凌粮油曾在今年半年报中透露,外部原因明显,“2015年上半年大豆压榨产成品需求增长较缓,同时受到美元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持续走高,人民币贬值幅度增加,从而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等”。
终端需求清淡下游普遍亏损
东凌粮油苦苦挣扎仍未能摆脱亏损,且第三季度亏损额大幅增加,其打算放弃大豆加工“包袱”可折射出行业目前现状。
“今年大豆压榨行业继续偏弱运行,从测算的压榨企业理论毛利来看,年内行业基本亏损运营。”卓创资讯大豆分析师卢宁分析认为,今年前11个月亏损均值为每吨63元,虽然低于去年亏损均值,但整体行业运行不容乐观。他介绍,行业自2011年起一直处在亏损之中,造成长期亏损的原因为进口大豆价格高、油粕价格下滑。
卢宁表示:“今年以来,油厂成本相对较低,但受油粕价格走低影响,企业盈利较差,而在此前,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成本较高。”他介绍,从压榨企业成本利润构成因素看,豆油、豆粕等产出品价格均大幅走低,对压榨企业形成拖累,虽然进口大豆价格也在同步下跌,但难以弥补油粕类产品带来的盈利压力。全球经济疲弱及国际大豆丰产等,是导致豆类产品价格下滑的主因。今年前11个月豆油、豆粕均价同比下滑分别为9.30%、22.73%。目前油粕终端需求持续清淡,饲料厂提货积极性低,市场销售压力大,预计年内压榨行业低迷情形难有较大起色。
线上线下让利囤货几近绝迹
据了解,今年超市、电商的粮油让利力度依然很大,且持续时间很长,所以市民囤货现象几乎绝迹。
“近两年来食用油价格一直稳中有降,再加上‘少油少盐’理念深入人心,市场需求较为平淡,倒是一二线城市在逐渐完成消费升级。”对此,国内某知名粮油品牌一位负责人表示。
调和油销量下滑十分明显,花生油、玉米油等纯种油占比加大,葵花子油、橄榄油越来越受欢迎。
“各大粮油企业都在边打价格战消化库存边调整结构,布局新崛起的高附加值油种。”负责人透露,橄榄油和高端调味品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有的品类仍处于市场培育初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象较为严重。
-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或将突破20万亿元
- 2016年市场持续低迷 农药业将进入专业化红利
- 农作物育种成重点研发项目 或将获政策和资金扶持
- 预计后期猪肉价格最高可达17元/公斤
- 草甘膦周期不再 或将进入长期低迷状态
- 政策助力 现代育种或将成为十三五重点扶持方向
- 现代育种有望成为十三五重点扶持方向
- 猪价开启新一轮上涨 明年上半年形成CPI高点
- 棉花产业产销均需提质增效 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