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范团队将甲烷通入1000度的高温管式炉中,在高温下分解成碳原子后直接在玻璃上生长石墨烯。现在他们能在任意玻璃上长出石墨烯,而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生长时间从一小时缩短到十分钟。
刘忠范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团队从2008年开始从事石墨烯的研究,最近不断有新成果发出来。他们攻关了3个难点,分别是: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如何在玻璃上直接长出石墨烯;如何让石墨烯快速生长以提高产率;在不同的软化温度下都能完成石墨烯生长,从而实现任意玻璃表面都能长出石墨烯。
最终他们与玻璃设计院共同实现了石墨烯在玻璃融化状态下的生长。研究中,他们还获得很多技术上的诀窍,如石墨烯在铜箔上可以很好生长,借助铜箔的催化作用可以让石墨烯在玻璃上更好地生长。
石墨烯在玻璃表面的直接生长,打破了之前石墨烯玻璃须用液相涂膜或转移法获得的瓶颈。刘忠范说,在玻璃上直接长出石墨烯“改变了一个行当”,期待其是一个杀手锏级的应用,有着非他不可的用途,如汽车的后玻璃用石墨烯代替电线、波音787的智能舱、手机的触摸屏以及细胞的培养皿等。
经过长期研究,通过对反应气体浓度、生长温度和生长时间的精确调控,刘忠范领导的团队成功克服了玻璃表面催化裂解前驱体能力低、碳碎片在基底表面迁移能力弱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耐高温玻璃和普通玻璃上成功实现了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的可控生长。
据了解,由于石墨烯玻璃兼具玻璃的透光性以及石墨烯的导电、导热和表面疏水性等优点,未来可应用于热致变色窗口、防雾视窗以及光催化等方面。刘忠范表示,相信石墨烯玻璃在未来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玻璃产业和石墨烯材料而言都至关重要。
对于这一新进展,石墨烯专家、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玻璃上直接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是石墨烯生长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在玻璃上直接生长石墨烯后可以直接利用,省略了转移工艺,可以节省成本。而传统的在金属薄膜上生长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则需要去除金属、将石墨烯转移到玻璃等其他基体上再加以利用等工艺步骤,因而具有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等问题。此成果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谢晓明团队最近做出来的1.5英寸石墨烯单晶堪称今年我国高质量石墨烯制备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 中国过剩产能去哪了?金属能源出口或创历史新高
- 自主技术“华龙一号”将走进非洲 核电出海望加速
- 京津冀雾霾卷土重来 环保和新能源主题将有望逆袭
- 广西光伏发电量将达1.5亿千瓦时
- 北京电力今年配网工程开工率将达73.2%
- 浙江首个新一代智能光伏变电站将在平湖投运
- 浙江海宁市已完成6亿元光伏发电项目投资
- 长沙望城区首个农村光伏电站正式并网
- 吉林延边启动“光伏暖民”工程 将大力发展光伏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