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单就11月的数据来看,进口降幅为5.6%,较之10月的-16%的增速好转不少,受此影响,贸易顺差扩大了2%。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进口降幅缩窄,主要受到价格因素影响,并非回暖迹象,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进口增速的回升价格因素,主要是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去年同期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跌到较低位置,因此今年11月的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降幅数字很低,即价格效应对于进口增速的影响变得很小,所以显得进口降幅回升了很多。
“因此,数据现在还不能说明国内需求有所回暖。”张永军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铁矿砂、原油、粮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例如,前11个月,进口铁矿砂8.57亿吨,增加1.3%,进口均价下跌39.7%。原油进口均价下跌45.6%,煤进口均价下跌21.5%,成品油进口均价下跌39.1%。
一家宁波外贸企业负责人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公司的出口情况来看,一般贸易的增幅依然有限。另外,外贸企业还受到一些新兴国家和市场汇率持续贬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周边国家转移的影响。
从主要的贸易伙伴来看,中国对美国贸易总值维持了1.9%的增速,对日本、欧洲、东盟均出现下降趋势,依然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和汇率因素的影响。公开报道显示,日本前三季度GDP虽略见起色,但仍未有全面复苏的迹象。
对于全年的外贸形势,张永军的判断是,年内进出口“双降”的局面几成定局。商务部此前表态希望年内出口增速能够实现转正,目前看来已经较难实现。
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速已经连续五个月为负增长。
“中国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贸易的全球市场份额是13%,去年年底是12.4%,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是上升的。”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而海关总署所发布的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依然下滑,显示明年年初中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张永军则认为,在外贸稳增长政策方面,中国可以在提升外贸企业的贸易信贷、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入手,但总体还是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汇率因素。
- 外管局:10月份我国国际货物和服贸顺差2902
- 物流市场专用物流车待开发
- 物流车区域性潜力市场开发重在县域、农村物流及同
- 前10月进出口总值19.93万亿同比降8.1%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达17.87万亿元
- 今年1至9月内地与香港澳门的贸易交易额
- 2015年上半年O2O市场规模超3000亿 同
- 美国8月商品零售额环比增长0.2%
- 新华都:旗下公司七成亏损 遭交易所问询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