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中央去库存战略导向,更多相关财政、货币等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楼市“暖冬”可期。价格方面,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受需求热度及高价土地成交影响,房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深圳房价涨幅居前
中指院数据显示,11月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1个,较上月减少7个。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苏州、深圳、惠州、廊坊、上海、武汉、珠海、南京、北京以及宁波。具体来看,苏州、深圳环比涨幅超过2.5%,苏州因均价较高楼盘入市以及个别楼盘新推房源类型变化,价格上涨较多。
在同比方面,11月上涨的城市个数为34个,上涨城市个数较上月增加1个。其中,深圳上涨34.75%,仍居首位;武汉、上海、保定涨幅超过10%;北京、珠海等23个城市涨幅介于1%到10%。
黄瑜分析,年末房企积极推盘加快回款,新增供应量较上月有所增加;需求方面,多重利好政策刺激下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量均平稳上升,库存压力继续得到缓解。
在供需两旺的背景下,11月房价稳步上升有成交量作为基础。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1月全国主要的54城市,合计住宅签约达到了28.5万套,环比增长2.4%;而从前11个月看,累计成交套数达到268.36万套,同比增长14.3%。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场成交水平仍处高位,成交量整体回暖带动全国房价呈现上涨走势,楼市出现了暖冬。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建住宅成交面积整体回升明显,二线城市增幅最大达17%。
他进一步说,从今年以来的宅地成交情况看,土地出让金涨幅靠前的并非一线城市,而是南京和苏州,其土地出让金涨幅分别高达42%和52%,平均楼面价涨幅分别为64%和55%。房企越来越多将目光转向表现活跃的二线重点城市。
新建商品房均价上涨是在宏观经济缓行和地产行业去库存的背景下实现的。北京中房研协首席研究员李战军告诉记者,政策回归常态并且落地较好,导向由抑制房价投机变为稳定住房消费,减首付、降低购房利率等措施效果明显,使得中期压抑的住房需求得以释放。
政策将继续温暖楼市
四季度楼市利好从中央和地方纷至沓来,为楼市暖冬奠定了基础。11月以来,“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等消费”等高层声音连续出现,为行业未来政策奠定基调。
观察地方举措就不难看出中央去库存的力度。山西、四川、甘肃、安徽四省份明确发文取消限购政策,目前仅剩四个一线城市在坚守。
令不少地方头疼的库存问题也有了明确扶持方向,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巡视员刘霞在回应“棚改危改新建对楼市库存造成压力”时表示,住建部从上半年始终通过各种方式来大力推动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这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有些城市可能存量比较大,如果能将两者有效衔接的话,一方面能够满足老百姓自愿自主的需求,另外也能消化存量。
湖南省在11月中旬发文称,从2016年起,省级专项补助和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对货币安置比例大的项目予以倾斜奖励。接受货币补偿的市民,在1年内购买了本市、县商品住房的,可凭相关证明领取一定比例的一次性奖励。
中原地产监测的24个重点城市而言,多数城市的库存面积有细微降低。张大伟说,从另一个指标——库存消化周期可以看出,很多城市已经成功压制住了该指标继续增长的势头,部分城市的消化周期小有回落。按当前市场趋势,重点城市销售市场的活跃仍可维持。
黄瑜提到,近日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稿出台征求意见,公积金提取范围将更广泛,楼市信心得到进一步提振。
根据这份送审稿,除了对提取条件放宽之外,送审稿还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同样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
- 财政部将计划未来三年置换14.7万亿地方债
- 国锐地产供股获92.08%认购 将集资达3.4
- 中房或加速退出房地产 1.34亿售旗下两公司全
- 信达地产将调整20亿定增方案 发行价调低至6.
- 上实城开与平安不动产签合作协议 或涉及房地产金
- 新鸿基地产正自筹一笔50亿港元贷款将用作再融资
- 恒大前11月销售额达1724亿 已完成上调后目
- 滨江集团将入股51% 与河北天成合作申花热电厂
- 深圳楼市将继续升温进入4万元时代 未来或看齐香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