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电动汽车推动动力电池产业 回收体系待完善

其他行业  2015-11-19 10:54:5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伴随电动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动力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内众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利用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今年以来,伴随电动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动力电池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内众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利用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专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尽管未来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如果不解决回收体系建设问题,势必会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喜人

  “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上半年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的产量。”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表示,“我国已经形成了总体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与产业链,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估计产业规模有望全方位达到世界第一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2.83万辆,销售2.8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万辆和1.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9辆和8864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

  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42万辆,销售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倍和2.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3万辆和8.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倍和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3万辆和4.92万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今年5月中旬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一发展领域作为重点。明确“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工业体系、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业内认为,政策连续发力、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重要保证,今年中国超越美国登上第一宝座已无悬念。如果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或将更快一些。

  国内群雄加紧布局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崔东树表示,“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瓶颈。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是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一些表现较好的车型,只要动力电池能造出来,销售的问题并不大。”

  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也进入黄金期。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将暴增至目前的400%。未来10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

  今年以来,国内相关企业纷纷加速在动力电池领域进行布局,以期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5月,比亚迪在港股市场配售1.22亿股新股,集资42.7亿元,并特别提到,该企业新能源汽车铁电池产能紧张,需要资金应付未来需求。

  7月,骆驼股份发布公告,募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同样是在7月,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扩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环评审批公示显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12.11亿元,建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扩建项目。

  8月,成飞集成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中航锂电拟与江苏常州市金坛区金坛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预计125亿,建成后将形成120亿瓦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

  10月下旬,雄韬集团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称,将募集资金不超过9.35亿元,其中8.25亿元用于建设10亿瓦时动力锂申池新能源建设项目。此外,早在今年7月,雄韬集团就与厦门华盈动力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锂离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展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合作。

  专家表示,目前动力电池约占纯电动汽车成本的近50%,因此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增,动力电池产业链最为受益。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将迎来业绩持续高增长阶段。

  回收建设刻不容缓

  随着国内电动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加,相关企业加大动力电池生产规模,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成为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会明显缩短。虽然一般锂电池使用寿命为20年左右,但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一般为3-8年。

  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开始推广应用电动汽车至今,已逾6年时间。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数量的快速上升,动力电池也开始进入大规模报废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计,到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大概在2万-4万吨,到2020年前后,我国仅纯电动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会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

  据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严格设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准入条件,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再生利用及最终处置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规定,严防重金属污染。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对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肯定动力电池重要性的同时,贾新光也坦言,“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涉及电池生产厂商、整车企业、回收利用企业、消费者等相关主体,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制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动力蓄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车企、动力蓄电池生产者、梯级利用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四者承担不同的责任,并详细规定了对从事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业务企业的要求。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征求意见稿)》明确,未来将推动建立统一的动力蓄电池产品编码制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对所生产(或进口)的所有动力蓄电池产品进行编码,并建立追溯系统追踪动力蓄电池流向。

  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将有利于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从而完善我国电动汽车整体生态系统建设,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806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三胜咨询]第三方检测市场庞大 民营

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检验,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我们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两个主体有联系,...[详细]

2015年中国按摩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按摩椅产业发展特点分析现代按摩器具行业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在当时技术创新背景下,为满足人们对舒缓肌体压...[详细]

高建宏出席第四届中国品牌连锁发展大会

2015年10月27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连锁发展大会在罗湖区君悦酒店举行。600多家连锁品牌和零售企业、多位商业...[详细]

民用无人机市场爆发 细分领域投资前景

我国无人机产业起步晚、进步快,目前在民用无人机,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在市场份额、研发制造能...[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