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表示,10月经济活动数据喜忧参半,部分数据显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下一阶段稳增长政策有望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加码政策宽松力度。经济有望在四季度温和回升。
经济现企稳迹象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认为,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6%,低于市场预期,一直在低位徘徊。一方面说明产能过剩行业生产经营未有明显改观、去产能压力犹存;另一方面也反映随着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工业领域正承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表示,随着国务院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效果的陆续显现,预计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以保持在6%以上。
民生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认为,工业继续在寒冬中挣扎。一方面,由于去产能缓慢,需求端市场萎缩,传统工业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实质改观,采矿能源原材料等占比较大的行业盈利还没有见底;另一方面,促改革、促创新的措施虽然使高技术工业保持了高增速,但占比只有10%,尚难当大任。
值得关注的是,10月消费、投资出现向好迹象。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10月经济活动数据喜忧参半,工业弱势格局不改,但经济企稳迹象已现。
温彬表示,10月宏观经济数据继续呈现出增长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特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3个月回升,并创下年内新高,担纲稳增长重任。同时,有关数据预示,投资会逐步企稳。
稳增长政策待发力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部分数据显示经济有企稳迹象,但稳增长政策仍需加码。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稳增长措施应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向发力,通过改革和创新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短期内,发挥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年底前用好财政资金,适时进行“双降”,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利用好金融杠杆促进产业和企业间并购重组以及银行不良资产化解。
朱振鑫表示,政策宽松仍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宽货币,CPI再度回落导致通缩风险,通缩导致的实际利率攀升风险,外汇占款收缩引起的基础货币缺口风险都需货币政策宽松来对冲。从时点上看,央行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可能再次降息、降准。另一方面要宽财政,让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起来。财政或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主要通过盘活存量+借助金融资本加杠杆+社会资本加杠杆;二是继续结构性减税,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潜力。
屈宏斌认为,在宽松政策加码背景下,经济或将在四季度温和回升。
- 中国赤字可突破3%?有6成的负债率“红线”?
- CPI全年预期涨幅1.4%至1.5% 年末还有
- 孕婴童用品市场规模将超两万亿 二孩新政推动行业
- 专家:“十三五”中国经济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 中国成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22年或超美国
- CPI涨幅收缩PPI跌势未止 稳增长政策须持续
- 新一轮自贸区快速建设的高潮即将掀开
- 卫计委: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对经济增长正效应显著
- CPI10月大幅下滑 CPI、PPI还保持低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