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表明企业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形势以及自身经营活动显现更为乐观的心态。此前,包括MNI指数在内的多个衡量中国企业信心的指标都呈现逐季下滑态势。
对于8.3%这一升幅,一些海外经济学者表示惊叹。MNI指数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乌格罗表示,由于受到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MNI中国企业信心指数经过了一段反复波动时期。虽然近几个月一直上下波动,但总体来说信心回升显现优势,指数高于7月份所创低点,且与调查中的活动指标更相吻合。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新订单、生产量、产品价格、就业的信心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新订单信心指数从9月份的57.7升至65.5;产量信心指数从9月份的60.4升至60.9;购进价格指数从9月份的45.2升至47.4;就业指数从9月份的50.3升至50.5。
企业信心从何而来?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相对平静被视为激发企业信心的积极因素。国际市场新闻社发布的分析称,近几个月来,企业信心一直受到外部因素的严重影响,其中广义信心指数受到每月新闻消息流的冲击,不过经营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这其中,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货币政策是提升企业信心的关键性因素。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已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五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融资需要承担的利息,较年初已有明显降低,这令我们在做出新的投资计划时顾虑更少。”一家珠三角地区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提供了一些鼓励设备更新换代的措施,公司正在加快淘汰企业过往老旧机器,换用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
货币金融政策所产生的积累效应还在持续。国际市场新闻社的调查显示,企业称他们支付的利率在10月份跌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企业信贷成本降低,有利于支持企业经营活动。同时,信贷可得性指数小幅上升,迈入扩张区域。
在为企业输送“活水”的同时,中国政府出台系列措施,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条件。一方面,为小微企业减税、清理不合理收费、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一系列减负清障举措为企业打开了“降本增效”之门,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数据显示,仅2012年实施的营改增改革,到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减税4848亿元。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这些“自我革命式的”改革举措让政府权力边界后移,激发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调结构、转方式”下增长压力加大,但是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在逐步涌现。一方面,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新战略的指引下,传统制造业正在奋力转型,新的生机显现。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智能制造、3D打印、智能电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些词汇代表的经济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和政策驱动下孕育成长。这些都是企业信心之源。
作为经济体的组成细胞,企业对经济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最为敏感。“当前证据综合表明,中国企业已承受住了2015年最严峻挑战的考验。”菲利普·乌格罗说。可以预期,随着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的持续发力,中国经济的积极信号将进一步放大,中国经济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 人社部:新社保卡望引入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应用
- 十三五经济热点:生态和金融改革将成重中之重
- 墓地被收强制管理 法院判决镇政府行为违法
- 五中全会谋划下一五年 中国或成第一经济体
- 广州未来两年将培育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
- 键桥通讯等公司参与中英产学研合作
- 中国版工业4.0出台 腾笼换鸟发挥比较优势
- 14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炉 京沪增速低于全国水
- 国家研究中部促进规划 未来十年城市群将引领中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