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华能国际前三季度近60亿元的财务费用暂居上市公司首位。
此外,国企改革不断加速导致大股东资产注入的脚步加快,如果按期在明年完成资产注入,华能国际的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需要一提的是,在新电改的大背景下,华能国际前不久还斥资4亿元成立两家能源销售公司,迈出了战略转型的第一步,欲抢占新电改先机。
有分析师表示,随着售电市场的放开,发电企业如五大电力集团以及有资金实力的民营资本集团有望率先进入其中。
近60亿元财务费用
暂居上市公司首位
同花顺数据显示,华能国际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59.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8.5亿元,同比增长55%。
其中,短期借款为364亿元,长期借款是118亿元,应付利息为7.2亿元。
有电力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这几年电企的财务费用相比前几年并不是很高。电力投资放缓,财务费用也在逐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前9月用电量增0.8%至41344亿度,增速较前8月进一步放缓,跌至“冰点”。
受此影响,华能国际前三季度利用小时较去年同期减少346小时至3143小时,预计很难完成占全年目标4460小时。对此,公司有意放缓新机组投产进程。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约374万千瓦;2016年将不超过160万千瓦(全部在建)。
根据华能国际近期发布201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收972.49亿元,同比下降7.98%,归属净利润132.35亿元,同比增长16.74%。
有分析师表示,预期煤价在全年将同比大幅下降,三季度来水不好有利于火电利用小时,整体火电上市公司业绩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随着国企改革的加速,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大股东资产注入的脚步也会加快。
据了解,2010年华能集团承诺在2016年底之前将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常规能源业务资产注入公司,并且在去年10月份将第一批控股装机709万千瓦的资产注入公司,公司装机也因此增加9.14%。
根据测算,华能集团剩余的水电和火电资产(扣除澜沧江水电)约3700万千瓦,相当于公司目前体量的46%,如果按期在明年完成资产注入,公司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成立能源销售公司
欲在新电改中抢占先机
需要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华能国际以自有资金4亿元在广东和江苏成立能源销售公司,迈出了从发电企业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战略转型的第一步。
能源销售公司不仅包括售电业务,还将从事包供水、供水、用电增值服务以及配电网和供热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借助于国家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公司将通过建设自己的配电网络将为后续的争夺售电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华能国际表示,公司投资设立能源销售公司是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发挥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完善公司的战略布局。
根据国家有关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司认为未来售电市场及相关业务前景广阔,公司利用自身成熟的电力管理经验,设立专业化的能源销售公司,有利于公司开拓新的电力、热力等市场,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华能国际前三季度完成大用户直购电205亿度,同比增50%。税前直购电价平均为0.338元/度,较标杆电价低0.08元/千瓦时。在电力改革的大环境下,公司将稳步提升直购电占比。预计四季度占比9%-10%,提升全年占比至8%-10%。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售电侧放开需要从大用户直购电入手。大用户直购电应该通过双边协议,以交易形成价格。
随着新电改的步步推进,五大发电集团纷纷成立售电公司,等待第一张售电牌照的发放,希望能在此轮电改中抢占先机。
此前,有券商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随着售电市场的放开,未来将会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售电环节当中,发电企业如五大电力集团以及有资金实力的民营资本集团有望率先进入其中。
“五大发电集团有望拿到第一批售电牌照。”上述人士还认为。
- 攀钢钒钛经营状况恶化 前三季净利预亏9-11亿
- 锌价大跌 欧洲最大锌生产商暗示明年或违约
- 英国BP与中国华电集团签订百亿LNG大单
- 潞安集团停薪留职以自救 煤炭行业岌岌可危
- 厦门钨业跟进限产保价 年计划产量减10%
- 煤炭不景气影响铁路运输 大秦线9月货运量降2成
- 神华4个月降价7次 煤炭行业距离全面亏损不远
- 晶科进军家庭光伏开启零电费时代:愿景还是噱头
- 道达尔在美被指操纵天然气价格 在华业务不温不火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