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6月底《意见》出台后,有关小米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将申请成立民营银行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小米和京东对于外界传言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尽管没有确认已经提出申请,但也没有对申请民营银行的可能性做出否认。对此,有分析认为,从目前小米和京东的反应来看,两家公司很可能已经联合相关方面,提出了建立民营银行的申请,并开始着手准备筹建工作。
事实上,两家公司申请民营银行的举动已经有迹可循。此前,A股上市公司和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小米、新希望、红旗连锁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筹),首期注册资本30亿元,和邦股份投资入股不超过1500万元,占民营银行(筹)总股本不超过5%。但随后和邦股份有公告称,民营银行(筹)项目目前尚处于初步磋商阶段,参与主体、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事项尚未确定,各方也尚未达成任何初步意向,公司最终能否入股、入股金额以及入股比例等均不确定。
京东方面则回应《经济参考报》记者称,未来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像京东这样以消费为背景的公司,也迎来了新机会;未来京东会积极看待民营银行问题,并与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外界普遍认为,从此前小米和京东在金融业务的布局看,两家公司申请成立民营银行将在意料之中。此前,小米已经成立了多家业务公司,完成了在电子支付、移动金融等领域的布局,同时还陆续推出了包括“小米金融”、“小米活期宝”等金融服务。近日,小米还宣布新的金融产品“小米贷款”即将内测。京东在金融业务上则走的更远。目前,京东金融业务除了涉足传统的存、贷、汇之外,还延伸至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等领域,并以此构成了目前京东金融业务的6大板块。
由于目前监管层对建立民营银行持积极态度,因此多数分析认为,小米、京东,以及其他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申请成立民营银行将是大概率事件。此前,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就表示,开设民营银行从“检票入场”变为“免票入场”了,也就是,成熟一家批一家、成熟一家开一家。
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开设民营银行的环境日益宽松,但小米、京东等企业能否在近期推出民营银行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已经获批的5家民营银行均已起跑,但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这两家银行仍未向大众全面开放业务。可见运营民营银行,特别是不同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新型银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米和京东即便能够顺利申请并获批成立民营银行,组建和正式运营也将会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 财政部:重点推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把握好四个
- 政府救市不该被质疑 保护市场是尊重经济规律
- 黄金大跌后“中国大妈”并没有抢购迹象
- 报告预计今年银行业不良率仍会继续攀升
- 7月份37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
- 日本上半年对华投资额减16.3% 在华优势减弱
- 民营银行隐形门槛浮出 12条细则或月底下发
- 高盛再放豪言:今年黄金将跌破1000美元
- 知情人士:中国证券期货操纵调查涉及上海自贸区公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