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橡胶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014-7-17 10:48:2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该《意见》还指出,轮胎是中国最主要的橡胶制品。2009年,中国生产轮胎消耗橡胶已占全国橡胶资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年产生废轮胎2.33亿条,重量约合860万吨,折合橡胶资源约300多万吨,若能全部回收再利用,相当于中国5年的天然橡胶产量。
再生橡胶是指废旧橡胶经过粉碎、加热、机械处理等物理化学过程,使其弹性状态变成具有塑性和黏性的、能够再硫化的橡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三废”。
6月27日上午11时,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机器传送带正倾泻而下刚刚出炉的再生橡胶颗粒,公司董事长王士军用手接着,捻了捻,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巡视员黄建中说:“您看,车间里没有乌烟瘴气的景象,出来的胶料气味很小。”
2014年5月,该公司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符合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6月27日下午,一项名为“节能环保型废橡胶串联冷却动态脱硫废新技术”在该公司通过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此时的王士军心情不错,他说:“环保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第一大难题,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这个行业只能死路一条。”
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轮胎……这些被冠以“废”字的垃圾,用循环经济的说法,其实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有待二次开发的城市矿产。
6月27日,随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到强维集团调研,会长朱军说,利用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是中国目前处理废轮胎的主要方式。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轮胎产业政策》提出,再生橡胶是“三胶”(天然胶、合成胶和再生橡胶)之一,首次明确了再生橡胶在轮胎产业中的原料地位。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因环境要求不断提升,再生橡胶的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污染等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国外发达国家再生橡胶生产萎缩。中国再生橡胶产业的崛起是被经济社会形势逼迫出来的。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还是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生产装备上看,中国已成为世界再生橡胶工业最发达国家。2012年,中国再生橡胶产量达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已连续30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随着中国再生橡胶工业的崛起,解决废橡胶特别是废轮胎污染、资源循环利用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就业等明显效应使国际社会重新认识再生橡胶,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探索,试图突破再生橡胶工业的环保瓶颈。
从橡胶工业发轫起,废橡胶的“新生”之路一直走得十分艰难。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环保问题,再生橡胶行业是一个屡屡被写入环保黑名单的行业。
“你没见过以前老的再生橡胶工艺生产车间,窗子黑蒙蒙的,因为橡胶粉颗粒漫天飞沾上去的。人脸也是黑的。还有化学脱硫的臭气。”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政描述老式再生橡胶生产的污染状况。
2013年,河北玉田县废轮胎处理小作坊污染环境事件比王政描述的要惊人得多。媒体发现,河北玉田县大量存在废旧轮胎回收作坊,这些作坊所在之处空气污浊、废水恶臭,给当地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6月,玉田县紧急对310家废旧轮胎回收企业关停断电。
废轮胎处理产业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朱军指出,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管理部门监管不及时,导致类似玉田县小作坊大量存在。那些小再生胶企业和作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粗放制造、低价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作为企业方,王政这样打比方说:“体温表很有用,但里面的水银柱有毒,要把水银包裹在玻璃体内才能变害为利。玉田事件在全行业引起震动,即将实施的新环保法正在煎熬这个行业,如何实现再生橡胶生产清洁化、无害化,是这个产业的命门!”
环境形势极其逼人,近年来,行业更叠加了产能过剩的忧虑。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复原胶分会副会长李如林披露,目前,中国再生橡胶企业有1000多家,生产能力超过600多万吨。2013年,中国再生胶产量约为38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63%,而国际上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争,较为合理的产能利用率为80%-85%。
“目前中国再生橡胶行业已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造成设备大量闲置,不少企业仅开两班生产,而且造成‘抢蛋糕’式恶性竞争,大家相互压价,外欠款严重,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李如林说。
朱军表示,这些过剩的产能,实际上大部分是以那些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而来的落后产能。近年来,国家在废旧轮胎处理领域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废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如果企业的年处理废轮胎能力达不到准入条件规定的规模化,环保达不到准入条件的要求,势必将被淘汰出局。
“行业面临着新的环保大洗牌,淘汰小的、乱的、脏的、差的,发展绿色的、规模化的。”朱军说。
- 缺少对话 多地垃圾焚烧项目遇阻
- 政府市场联手 巨灾保险制度将发生重大改变
- 厦门航运物流业不断壮大 经济发展地位重要
- 分析:银行业应打造中国银行业升级版
- 银行业总资产增速放缓 平均资本充足率较高
- 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行承压
- “微刺激”政策落地 钢铁需求未好转
- 影子银行规模巨大 累积风险需消化
- LED行业景气度向好 超八成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