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4G行业资讯 4G市场研究分析
4G进入定制时代 行业终端即将爆发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21 [关闭]
编者按:3月18日中国联通4G正式商用。据悉,中国联通将首先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25个城市开展4g网络服务,今年年底4G网络覆盖城市可达300个。至此,三大运营商先后商用4G,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
运营商“搭台”,手机厂商“唱戏”,为了争夺4G盛宴“头啖汤”,终端即将迎来一场爆发。
根据手机调研机构发布的最新移动市场统计报告:到2019年底,4GLTE网络将覆盖全球近2/3的市场,即65%的人口。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从2G/3G网络转向4G网络,2019年底,国内4G用户数将增加7亿以上。
“4G给中国手机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会。”IDC中国负责手机市场跟踪报告的高级分析师闫占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据国际市场的33%,4G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已经对外发布了终端销售计划,大批仅支持2G和3G网络的手机将向支持4G网络的设备升级。
4G进入定制时代
4G来了,并且带来了一场以千亿为单位计算的产业盛宴。
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还是内容提供商,所有生态链上的企业无不关注,在掂量自己所处位置的同时谋划着下一步的布局。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对外抛出了“2014年将销售1.88亿部终端,其中LTE+42M定制手机将达到1亿部”的大单,来吸引终端厂商的参与。
而在三个月之前,中国移动已向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宣布,中国移动在2014年的终端销售目标是1.9亿~2.2亿部,其中包括1亿部4G终端。据悉,在今年一季度,有近30款支持中国移动4G网络的多模手机上市。另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全年4G终端销售目标是3600万部,其首款4G手机近期出炉。
进入3G时代后,智能终端销售和运营商的兴衰荣辱已经息息相关。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记者表示,由于不同运营商拥有不同制式的3G网络,使得终端的销量直接决定了3G用户市场的拓展成果。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扩展数据应用服务的关键入口,所以运营商从3G时代开始异常注重终端销售,加大终端补贴,推动智能手机在用户市场快速普及。
“到了4G时代,随着带宽的扩大,新的互联网应用一定会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巨大的流量。”张毅对记者表示,运营商的主场已经转向如何做好流量经营上,所以作为应用载体的智能终端营销将成为运营商的生命线。
先圈地还是先赚钱?
在4G手机的产品布局方面,中兴、华为、酷派已经基本上与国际品牌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业内专家指出,4G虽然给中国手机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会,但目前仍然处于“后3G”时代,在概念先行,产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于利润较低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对4G终端布局更需要具备风险意识。
作为推出首款千元4G产品双卡K1的酷派,选择的是全产品线布局。酷派集团常务副总裁李斌对记者表示,酷派2014年目标销售额300亿,目标销量6000万部,其中4000万部LTE产品,希望做到LTE国内销量第一,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实现全球前五。
李斌认为,4G将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我们也有利润目标,但从目前来看,现在品牌机上来后,低端机少放点价保,毛利就能拿回来了,我们还是看好未来的,一年比一年好。”李斌说。
而中兴则继续推进精品战略,中兴手机高级副总裁叶卫民对记者表示,中兴以前走的是机海战术,但在4G时代要逐渐收缩产品机型,并且减少千元机以下的投入,放弃超低端手机的投入。
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则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智能手机在价格战上一直打得很凶,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还是要给消费者更有品质保障的产品。“目前华为将主要布局中高端市场,千元左右的4G手机计划到下半年才会推出。”
“事实上,LTE牌照发放后,3G机型价格段下移将会使1000元以下价格段竞争更加激烈。”张毅对记者表示,选择中高端价位进行布局才能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但随着中国移动发布新的终端采购白皮书,终端厂商纷纷坦言压力不小,白皮书要求,自2014年5月31日起,中国移动送测4G定制手机将全部支持五模。而在去年底4G发牌后中移动提出的要求则是:2000元以上的4G手机支持五模,2000元以下可以三模。这意味着厂商的终端成本将会更高。
“但抱怨归抱怨,运营商订单对于4G时代的每一个手机竞争厂商来说都是不能轻视的问题。”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产手机厂商说。
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我国4G发展刚刚起步,与韩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随着4G建设的加速,包括主设备商、传输设备以及网络优化等领域进入了收获期。有分析指出,4G网络主建设期将持续2-3年,在2014年随着收入逐步确认,相关公司业绩将受到明显提振。此外,在国务院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下,未来通讯行业将逐渐走上正轨,围绕4G这个主题将产生很多投资机会。
运营商“搭台”,手机厂商“唱戏”,为了争夺4G盛宴“头啖汤”,终端即将迎来一场爆发。
根据手机调研机构发布的最新移动市场统计报告:到2019年底,4GLTE网络将覆盖全球近2/3的市场,即65%的人口。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从2G/3G网络转向4G网络,2019年底,国内4G用户数将增加7亿以上。
“4G给中国手机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会。”IDC中国负责手机市场跟踪报告的高级分析师闫占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据国际市场的33%,4G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已经对外发布了终端销售计划,大批仅支持2G和3G网络的手机将向支持4G网络的设备升级。
4G进入定制时代
4G来了,并且带来了一场以千亿为单位计算的产业盛宴。
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还是内容提供商,所有生态链上的企业无不关注,在掂量自己所处位置的同时谋划着下一步的布局。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对外抛出了“2014年将销售1.88亿部终端,其中LTE+42M定制手机将达到1亿部”的大单,来吸引终端厂商的参与。
而在三个月之前,中国移动已向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宣布,中国移动在2014年的终端销售目标是1.9亿~2.2亿部,其中包括1亿部4G终端。据悉,在今年一季度,有近30款支持中国移动4G网络的多模手机上市。另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全年4G终端销售目标是3600万部,其首款4G手机近期出炉。
进入3G时代后,智能终端销售和运营商的兴衰荣辱已经息息相关。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记者表示,由于不同运营商拥有不同制式的3G网络,使得终端的销量直接决定了3G用户市场的拓展成果。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扩展数据应用服务的关键入口,所以运营商从3G时代开始异常注重终端销售,加大终端补贴,推动智能手机在用户市场快速普及。
“到了4G时代,随着带宽的扩大,新的互联网应用一定会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巨大的流量。”张毅对记者表示,运营商的主场已经转向如何做好流量经营上,所以作为应用载体的智能终端营销将成为运营商的生命线。
先圈地还是先赚钱?
在4G手机的产品布局方面,中兴、华为、酷派已经基本上与国际品牌厂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业内专家指出,4G虽然给中国手机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会,但目前仍然处于“后3G”时代,在概念先行,产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于利润较低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对4G终端布局更需要具备风险意识。
作为推出首款千元4G产品双卡K1的酷派,选择的是全产品线布局。酷派集团常务副总裁李斌对记者表示,酷派2014年目标销售额300亿,目标销量6000万部,其中4000万部LTE产品,希望做到LTE国内销量第一,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实现全球前五。
李斌认为,4G将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我们也有利润目标,但从目前来看,现在品牌机上来后,低端机少放点价保,毛利就能拿回来了,我们还是看好未来的,一年比一年好。”李斌说。
而中兴则继续推进精品战略,中兴手机高级副总裁叶卫民对记者表示,中兴以前走的是机海战术,但在4G时代要逐渐收缩产品机型,并且减少千元机以下的投入,放弃超低端手机的投入。
华为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则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智能手机在价格战上一直打得很凶,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还是要给消费者更有品质保障的产品。“目前华为将主要布局中高端市场,千元左右的4G手机计划到下半年才会推出。”
“事实上,LTE牌照发放后,3G机型价格段下移将会使1000元以下价格段竞争更加激烈。”张毅对记者表示,选择中高端价位进行布局才能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但随着中国移动发布新的终端采购白皮书,终端厂商纷纷坦言压力不小,白皮书要求,自2014年5月31日起,中国移动送测4G定制手机将全部支持五模。而在去年底4G发牌后中移动提出的要求则是:2000元以上的4G手机支持五模,2000元以下可以三模。这意味着厂商的终端成本将会更高。
“但抱怨归抱怨,运营商订单对于4G时代的每一个手机竞争厂商来说都是不能轻视的问题。”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产手机厂商说。
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我国4G发展刚刚起步,与韩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随着4G建设的加速,包括主设备商、传输设备以及网络优化等领域进入了收获期。有分析指出,4G网络主建设期将持续2-3年,在2014年随着收入逐步确认,相关公司业绩将受到明显提振。此外,在国务院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下,未来通讯行业将逐渐走上正轨,围绕4G这个主题将产生很多投资机会。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