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零售行业资讯 零售市场研究分析
零售商试水O2O道路利弊分析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7 [关闭]
编者按:O2O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通过网购导购机,把互联网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同时,O2O模式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O2O模式作为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但是,O2O模式并非简单的互联网模式,此模式的实施对企业的线下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可以说,线下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模式能否成功。而线下能力的高低又是因为线上的用户黏度决定的,拥有大量优势用户资源、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将借助O2O模式,成为角逐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力军。
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日,网购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方式:足不出户、交易便捷、选择多样、可以参考别人的购买评价、大大节省出门的时间和交通成本。面对这样的网店风潮,实体店为了生存,只好想出各种方式打动消费者,而如何利用潜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来做营销,就成了各店铺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也走上了O2O的道路。
家电零售试水O2O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谈起经典的转型,不得不提的就是苏宁O2O的转型。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苏宁云商副总裁李斌却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是给零售业带来了机会,这两年苏宁做了一系列的转型和变革。
2013年2月,苏宁更名,把苏宁电器用了20多年的电器两个字取消了,转变成了苏宁云商。表面上去看是企业的革命,实质上去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转向一个全品类经营的零售渠道。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购物的界限的划分已经越来越模糊,跨界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线上线下购物群体越来越多,为了真正打造苏宁零售的体系,去年6月份苏宁宣布了线上线下同价。
同商品同库存同价格,同促销同支付同服务,这就解决了苏宁对消费者提供完全统一服务的问题。
服饰销售走向O2O
销售业目前最火热的关键词无疑是“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O2O模式。宏源证券分析师表示,去年全国网络零售渗透率达到7.8%,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
日前,都市丽人副总裁沙爽表示,内衣品牌都市丽人也在探索O2O模式,线上不赚钱,利润全归线下店。用户在线上注册会员时,会让用户选择一家线下门店,线上售卖商品后,扣除运营成本后的所有的收益都会给这家门店。配送过程是由母公司来完成,线下店无需对仓储、商品、管理分精力。
谈起自己的O2O模式,沙爽认为,实体企业在发展O2O模式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线上部分和已有线下渠道之间资源上的矛盾,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苏宁实行线上线下货品打通、同价,相类似的,一些服装品牌也在探索将线上线下信息流、商品流打通,“对我们自己来说,6000多家门店,其中20%为自营店,80%为加盟店,通过上述方式,就基本解决了线上、线下利益分配问题。”
通过O2O的转变,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也表示2013年第一季度,销售已走出低谷。第二季度,还将继续保持增长,而此前因“模式调整”不再公布订货会数据的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则在三季度宣布获得高单位数增长,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订单跌幅也连续三个季度缩小。
O2O利弊两条胳膊互搏?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零售业推出O2O模式,试图进入现在热门的电商领域,但这一模式却被不少业内人士指为伪命题,因为不少零售企业在转型O2O电商时并没有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利润,甚至造成了线上和线下的减法作用。特别是线上的内容和线下的内容不匹配,价格不对等,从而引起了线下的交易挪到线上来完成时,O2O只是形成了单一销售渠道的搬家,并非实现双向盈利。
对此,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在O2O的道路上,关键就在于对消费者的引导。因为传统的零售商店本身也需要大量的人流来带动消费,零售商完全可以将这个环节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通过O2O模式,从互联网上来满足消费者的直接消费欲望,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对于零售商店的促销情况进行及时的公布,同时还可以满足用户的某些可以到指定地点进行消费,所以能够让O2O发挥出导购的最佳效果来。
在促进O2O导购模式上关键就在于对用户的引导,这个引导过程是多元化的,比如在官方网页上针对某些主题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介绍,并对参与这个活动的用户群体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采用虚拟摸奖的方式来提升用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重要的社区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对这个零售商的一些消费评论,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分享的氛围。
当然,零售商还可以通过时下热门的公共微信账号等的方式来促进和诸多消费者的互动交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零售商的忠诚用户,这些用户将会对零售商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在公共微信上鼓励那些消费者分享自己的购物乐趣以及在购物上获得那种高性价比的快感,从而引导更多的用户到这个零售商平台上购买。
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日,网购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方式:足不出户、交易便捷、选择多样、可以参考别人的购买评价、大大节省出门的时间和交通成本。面对这样的网店风潮,实体店为了生存,只好想出各种方式打动消费者,而如何利用潜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来做营销,就成了各店铺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也走上了O2O的道路。
家电零售试水O2O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谈起经典的转型,不得不提的就是苏宁O2O的转型。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苏宁云商副总裁李斌却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是给零售业带来了机会,这两年苏宁做了一系列的转型和变革。
2013年2月,苏宁更名,把苏宁电器用了20多年的电器两个字取消了,转变成了苏宁云商。表面上去看是企业的革命,实质上去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转向一个全品类经营的零售渠道。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购物的界限的划分已经越来越模糊,跨界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线上线下购物群体越来越多,为了真正打造苏宁零售的体系,去年6月份苏宁宣布了线上线下同价。
同商品同库存同价格,同促销同支付同服务,这就解决了苏宁对消费者提供完全统一服务的问题。
服饰销售走向O2O
销售业目前最火热的关键词无疑是“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O2O模式。宏源证券分析师表示,去年全国网络零售渗透率达到7.8%,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
日前,都市丽人副总裁沙爽表示,内衣品牌都市丽人也在探索O2O模式,线上不赚钱,利润全归线下店。用户在线上注册会员时,会让用户选择一家线下门店,线上售卖商品后,扣除运营成本后的所有的收益都会给这家门店。配送过程是由母公司来完成,线下店无需对仓储、商品、管理分精力。
谈起自己的O2O模式,沙爽认为,实体企业在发展O2O模式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线上部分和已有线下渠道之间资源上的矛盾,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苏宁实行线上线下货品打通、同价,相类似的,一些服装品牌也在探索将线上线下信息流、商品流打通,“对我们自己来说,6000多家门店,其中20%为自营店,80%为加盟店,通过上述方式,就基本解决了线上、线下利益分配问题。”
通过O2O的转变,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也表示2013年第一季度,销售已走出低谷。第二季度,还将继续保持增长,而此前因“模式调整”不再公布订货会数据的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则在三季度宣布获得高单位数增长,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订单跌幅也连续三个季度缩小。
O2O利弊两条胳膊互搏?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零售业推出O2O模式,试图进入现在热门的电商领域,但这一模式却被不少业内人士指为伪命题,因为不少零售企业在转型O2O电商时并没有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利润,甚至造成了线上和线下的减法作用。特别是线上的内容和线下的内容不匹配,价格不对等,从而引起了线下的交易挪到线上来完成时,O2O只是形成了单一销售渠道的搬家,并非实现双向盈利。
对此,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在O2O的道路上,关键就在于对消费者的引导。因为传统的零售商店本身也需要大量的人流来带动消费,零售商完全可以将这个环节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通过O2O模式,从互联网上来满足消费者的直接消费欲望,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对于零售商店的促销情况进行及时的公布,同时还可以满足用户的某些可以到指定地点进行消费,所以能够让O2O发挥出导购的最佳效果来。
在促进O2O导购模式上关键就在于对用户的引导,这个引导过程是多元化的,比如在官方网页上针对某些主题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介绍,并对参与这个活动的用户群体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采用虚拟摸奖的方式来提升用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重要的社区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对这个零售商的一些消费评论,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分享的氛围。
当然,零售商还可以通过时下热门的公共微信账号等的方式来促进和诸多消费者的互动交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零售商的忠诚用户,这些用户将会对零售商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在公共微信上鼓励那些消费者分享自己的购物乐趣以及在购物上获得那种高性价比的快感,从而引导更多的用户到这个零售商平台上购买。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