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碳排放行业资讯 碳排放市场研究分析
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进入倒计时阶段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4 [关闭]
编者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使碳排放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并对全球气候影响等发生一系列变化.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控制碳排放,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平台建设,交易实施细则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昨日透露,根据进度计划,重庆碳排放交易平台挂牌,预计在3月份就将实现。
重庆试点进入倒计时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从2011年11月份开始启动,确定了七个省市作为试点地区。这些试点地区中,就包含了重庆。
纳入试点后,重庆着手建立了专门的班子,编制了实施方案,并就碳排放交易等建立了交易核查机构、认证机构。
沈晓钟介绍的最新消息是,“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平台建设、交易实施细则等前期一系列方案、制度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正等待上会讨论通过。”
根据这样的计划,重庆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已进入一个倒计时阶段。
碳交易平台在联交所
按照碳排放交易试点计划,重庆碳排放交易平台,将设立在重庆联交所内。
今年1月24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张西建在接受重庆晨报时表示,重庆碳排放交易所已于2013年11月举行了模拟交易。预计今年3月底前,重庆碳排放交易所将正式挂牌。
碳排放交易,就是在这个地区确定一个碳的排放总量。然后确定一些额度,把这些额度分配给各个重点的排放企业或者排放单位。各个单位、各个行业之间,通过节能减排,省出来的碳排放量可以拿到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而需要多排放指标的,则要付出更多成本,通过交易平台获得排放指标。
这样做的根本,就是要鼓励节能减排,给高能耗、高污染等企业戴上紧箍咒。
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将有利于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功能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通俗理解,这就是如同生态文明建设的及时雨。
“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平台建设,交易实施细则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昨日透露,根据进度计划,重庆碳排放交易平台挂牌,预计在3月份就将实现。
重庆试点进入倒计时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从2011年11月份开始启动,确定了七个省市作为试点地区。这些试点地区中,就包含了重庆。
纳入试点后,重庆着手建立了专门的班子,编制了实施方案,并就碳排放交易等建立了交易核查机构、认证机构。
沈晓钟介绍的最新消息是,“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平台建设、交易实施细则等前期一系列方案、制度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正等待上会讨论通过。”
根据这样的计划,重庆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已进入一个倒计时阶段。
碳交易平台在联交所
按照碳排放交易试点计划,重庆碳排放交易平台,将设立在重庆联交所内。
今年1月24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张西建在接受重庆晨报时表示,重庆碳排放交易所已于2013年11月举行了模拟交易。预计今年3月底前,重庆碳排放交易所将正式挂牌。
碳排放交易,就是在这个地区确定一个碳的排放总量。然后确定一些额度,把这些额度分配给各个重点的排放企业或者排放单位。各个单位、各个行业之间,通过节能减排,省出来的碳排放量可以拿到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而需要多排放指标的,则要付出更多成本,通过交易平台获得排放指标。
这样做的根本,就是要鼓励节能减排,给高能耗、高污染等企业戴上紧箍咒。
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将有利于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功能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通俗理解,这就是如同生态文明建设的及时雨。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