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房地产行业资讯 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
2014年初中国房价同比下滑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4 [关闭]
编者按:2014年2月,百城住宅价格同比2013年2月上涨10.79%,连续第15个月上涨,但涨幅比上月缩小0.31个百分点。100个城市中,有90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上涨,上涨城市个数较上月减少4个。其中,北京、厦门等5个城市涨幅介于20%-30%之间;柳州、南京等17个城市涨幅介于10%-20%之间;徐州、杭州等66个城市涨幅在1%-10%之间;秦皇岛、东营涨幅在1%以内。2014年2月,100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下跌城市个数较上月增加4个。其中,温州跌幅超过10%,同比下跌10.58%;绍兴、马鞍山等7个城市跌幅在1%-5%之间;呼和浩特、济南跌幅在1%以内。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近日表示,虽然2013年开始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开始下滑,但是中国房地产现在依旧处在一个高位,并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盛极而衰的现象短期内不会发生。
聂梅生在由全联房地产商会、建银精瑞管理集团和珈南资本共同主办的2014上海自贸区政策与海外地产投资峰会上发言指出,从近些年房地产景气指数来看,最低的时候是金融危机时期的94%,后来政府一路调控,调控到2012年9月份也到了最低点94%。这届政府从去年对房地产基本上没有出什么强制性的政策,房地产景气指数基本在97%左右,预计这样一个指数不会马上发生变化。
聂梅生表示,从整个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来看,2013年下降得很厉害。年初销售量和销售额是77%和49%的增幅,到年底变成26%和17%,而且这个趋势在继续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要崩盘和到了盛极而衰的时期。
“看今年1月份的数据,销售量和销售额还会低于这个数字,说明房子并不好卖,回款并不容易。”聂梅生说:“尤其是北京,北京的二手房基本上有价无市,所以二手房的情况一定会影响到一手房的楼市,如果这条趋势线一年之间都是这样,如果政府不出什么特殊政策,它肯定还是增幅下降,当然增幅下降并不可怕,现在的增幅应该说还不错,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还有一段时间。”
聂梅生指出,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由年初的18.8%逐渐下降,到了12月份的时候是7.7%的涨幅,与GDP增速持平,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8.2%的增幅。如果按照以往我们说的房价调控目标双达到,2013年是双达到,既不高GDP的涨幅,又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中国房地产最好的趋势是慢慢回归到跟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可支付力同步,如果每年房价增长在7%-8%之间,是相当健康的”。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近日表示,虽然2013年开始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开始下滑,但是中国房地产现在依旧处在一个高位,并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盛极而衰的现象短期内不会发生。
聂梅生在由全联房地产商会、建银精瑞管理集团和珈南资本共同主办的2014上海自贸区政策与海外地产投资峰会上发言指出,从近些年房地产景气指数来看,最低的时候是金融危机时期的94%,后来政府一路调控,调控到2012年9月份也到了最低点94%。这届政府从去年对房地产基本上没有出什么强制性的政策,房地产景气指数基本在97%左右,预计这样一个指数不会马上发生变化。
聂梅生表示,从整个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来看,2013年下降得很厉害。年初销售量和销售额是77%和49%的增幅,到年底变成26%和17%,而且这个趋势在继续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要崩盘和到了盛极而衰的时期。
“看今年1月份的数据,销售量和销售额还会低于这个数字,说明房子并不好卖,回款并不容易。”聂梅生说:“尤其是北京,北京的二手房基本上有价无市,所以二手房的情况一定会影响到一手房的楼市,如果这条趋势线一年之间都是这样,如果政府不出什么特殊政策,它肯定还是增幅下降,当然增幅下降并不可怕,现在的增幅应该说还不错,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还有一段时间。”
聂梅生指出,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由年初的18.8%逐渐下降,到了12月份的时候是7.7%的涨幅,与GDP增速持平,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8.2%的增幅。如果按照以往我们说的房价调控目标双达到,2013年是双达到,既不高GDP的涨幅,又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中国房地产最好的趋势是慢慢回归到跟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可支付力同步,如果每年房价增长在7%-8%之间,是相当健康的”。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