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房地产行业资讯 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
绿地拟200亿进驻马来西亚 目标成为世界级开发商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3 [关闭]
编者按:绿地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截止2013年)唯一一家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集团,也是房地产单一领域中国第二大的企业集团。2013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359位。绿地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遍及全国主要省区市,特别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及产业园开发领域遥遥领先,目前的世界十大高楼近一半来自绿地。2013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328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约占总营收60%左右),较上年增长33%,预计2015年经营收入突破5000亿。
2月28日,绿地集团就马来西亚新山市两个地产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额近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个项目,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的最大规模房地产单体项目。
这是绿地集团首次进军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此次签约的两个项目,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东区和西区,沿柔佛海峡,与新加坡隔海相望。两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6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大型住宅社区、中高端服务式公寓、酒店及配套商业。华尔街日报称,这两个项目将建设住宅、酒店式公寓和酒店。
绿地称,项目预计在6个月内正式开工建设。
“相比欧美及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一方面,相比欧美国家的高端地产项目,东南亚房地产价格相对亲民;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华人占比较高,语言饮食文化相似。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华人社区,以及吸引国外买家的有利政策,已成为新兴投资目的地。”
“投资马来西亚项目,将进一步提升绿地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号召力,绿地将致力于把新山项目打造成为市场新标杆。”张玉良说,首次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绿地就祭出大手笔,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
一是马来西亚经济总体发展稳健,近十年来GDP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已成为亚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处于持续上升通道,在建的新马高铁未来将连通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必将为马来西亚房地产带来活力和价值重估,马来西亚有望借力快速发展吉隆坡、新山等重点城市,投资前景广为投资者看好。
二是区域规划愿景明确,有庞大需求支撑。新山市所在的柔佛州自2006年启动兴建“依斯干达开发区”,计划总投入3830亿马币(1元人民币约合0.533马来西亚林吉特),在依斯干达打造5个旗舰发展区(绿地项目属于新山市中心旗舰区),计划至2025年,将依斯干达打造成居住、娱乐和商业完美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把依斯干达区人口从现有的180万增至300万,包括主题乐园、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目前正在投建。
三是城市区位优越。新山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是柔佛州的首府、马来西亚3座主要城市之一。新山和新加坡之间仅隔一条狭长的柔佛海峡,被视为新加坡面对马来西亚市场的腹地,目前已建成两座桥连接两地。马来西亚政府意图以“深圳-香港”的概念,将新山打造成国内第二大城市。
四是移民及投资政策成熟。马来西亚政府推出并不断完善“第二家园”计划,鼓励外籍人士在马来西亚长时间居住及投资。截至2013年,该项计划以其申请条件和要求简单的优势,共吸引了120个国家的2万多人到马来西亚定居。
此外,马来西亚宜人的气候环境、多元文化的融合、对接欧美的教育资源,均有极大吸引力。除了绿地集团,目前碧桂园(02007.HK)和富力地产(02777.HK)均已在马来西亚拓展业务。
算上马来西亚项目,目前绿地的海外投资版图已扩大至4大洲9个国家13座城市。
仅在过去6个月中,绿地就曾收购了纽约布鲁克林价值50亿美元的大西洋广场(AtlanticYards)项目70%的股权,并斥资10亿美元购买了洛杉矶的一块地皮,计划在那里建酒店、办公楼和高端住宅。今年1月,绿地又宣布向伦敦的两个地产项目投资20亿美元。
“海外市场置业需求呈快速上升态势。”张玉良说,“随着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绿地将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谋划自身发展。绿地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和竞争力的全球综合性地产开发运营企业。”
绿地集团可能会在6月份以前完成在国内上市的计划。眼下,中国俨然已成海外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交易额已突破50亿美元,刷新了前年40亿美元的纪录,上层乃至中产群体正逐渐成为海外购房主力军。除了海外置业需求,国内不少大型地产商近两年纷纷加快出海的另一考量,可能是分散风险。虽然房价是否转跌仍存争议,但业内人士普遍判断,2014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增速会较去年大幅下降,包括成交量和成交价格的增速。
2月28日,绿地集团就马来西亚新山市两个地产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额近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个项目,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的最大规模房地产单体项目。
这是绿地集团首次进军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此次签约的两个项目,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东区和西区,沿柔佛海峡,与新加坡隔海相望。两个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6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大型住宅社区、中高端服务式公寓、酒店及配套商业。华尔街日报称,这两个项目将建设住宅、酒店式公寓和酒店。
绿地称,项目预计在6个月内正式开工建设。
“相比欧美及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一方面,相比欧美国家的高端地产项目,东南亚房地产价格相对亲民;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华人占比较高,语言饮食文化相似。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华人社区,以及吸引国外买家的有利政策,已成为新兴投资目的地。”
“投资马来西亚项目,将进一步提升绿地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号召力,绿地将致力于把新山项目打造成为市场新标杆。”张玉良说,首次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绿地就祭出大手笔,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
一是马来西亚经济总体发展稳健,近十年来GDP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已成为亚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处于持续上升通道,在建的新马高铁未来将连通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必将为马来西亚房地产带来活力和价值重估,马来西亚有望借力快速发展吉隆坡、新山等重点城市,投资前景广为投资者看好。
二是区域规划愿景明确,有庞大需求支撑。新山市所在的柔佛州自2006年启动兴建“依斯干达开发区”,计划总投入3830亿马币(1元人民币约合0.533马来西亚林吉特),在依斯干达打造5个旗舰发展区(绿地项目属于新山市中心旗舰区),计划至2025年,将依斯干达打造成居住、娱乐和商业完美融合的国际化大都市,把依斯干达区人口从现有的180万增至300万,包括主题乐园、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目前正在投建。
三是城市区位优越。新山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是柔佛州的首府、马来西亚3座主要城市之一。新山和新加坡之间仅隔一条狭长的柔佛海峡,被视为新加坡面对马来西亚市场的腹地,目前已建成两座桥连接两地。马来西亚政府意图以“深圳-香港”的概念,将新山打造成国内第二大城市。
四是移民及投资政策成熟。马来西亚政府推出并不断完善“第二家园”计划,鼓励外籍人士在马来西亚长时间居住及投资。截至2013年,该项计划以其申请条件和要求简单的优势,共吸引了120个国家的2万多人到马来西亚定居。
此外,马来西亚宜人的气候环境、多元文化的融合、对接欧美的教育资源,均有极大吸引力。除了绿地集团,目前碧桂园(02007.HK)和富力地产(02777.HK)均已在马来西亚拓展业务。
算上马来西亚项目,目前绿地的海外投资版图已扩大至4大洲9个国家13座城市。
仅在过去6个月中,绿地就曾收购了纽约布鲁克林价值50亿美元的大西洋广场(AtlanticYards)项目70%的股权,并斥资10亿美元购买了洛杉矶的一块地皮,计划在那里建酒店、办公楼和高端住宅。今年1月,绿地又宣布向伦敦的两个地产项目投资20亿美元。
“海外市场置业需求呈快速上升态势。”张玉良说,“随着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绿地将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谋划自身发展。绿地的目标是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和竞争力的全球综合性地产开发运营企业。”
绿地集团可能会在6月份以前完成在国内上市的计划。眼下,中国俨然已成海外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交易额已突破50亿美元,刷新了前年40亿美元的纪录,上层乃至中产群体正逐渐成为海外购房主力军。除了海外置业需求,国内不少大型地产商近两年纷纷加快出海的另一考量,可能是分散风险。虽然房价是否转跌仍存争议,但业内人士普遍判断,2014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增速会较去年大幅下降,包括成交量和成交价格的增速。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