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GDP行业资讯 GDP市场研究分析
人大教授:中国GDP未来可以实现7-8%次高速增长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3-10-16 [关闭]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国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第二场报告会《增长谈——大国增长的极限到了吗?》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报告会上为中国经济把脉问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演讲。刘元春认为,本轮经济下滑不仅有结构性基础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中国未来依然可以实现7-8%左右的次高速增长。
但刘元春强调,在本轮全球性的大危机和调整中,总体上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从GDP、贸易增速和CPI指标来看,中国的走势跟世界是同步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不能在一个封闭体系中寻找,而必须从全球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以及本国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等多角度来寻找。
刘元春分析,新技术革命依然是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全球化是过去20年高速增长的第二引擎。因此,未来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和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广阔的纵深空间。此外,中国的比较优势也没有丧失,比如在劳动力因素上,尽管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但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高学历人才的供给更加充裕,这些都孕育着新红利的来源。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发表了题为《全球变局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报告。张燕生将中国的发展划分为转折点,第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第二次是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次则是2001年加入WTO。但是目前,中国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形成新一轮改革共识。
张燕生认为,单纯拼速度的模式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中国经济未来必须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对于如何判断经济增速的合理水平,张燕生表示,“好和坏的区别是,我们的速度完全可以降下来,但是结构优化的步子要走得快点,这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构优化驱动的经济,而不是速度驱动的经济。结构不优化,你是走不下去的。”而从目前数据来看,保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服务业逐步替代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这说明经济结构正在优化。
除此之外,张燕生还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要高度重视美国主导的自贸区对WTO的边缘化,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探索应对全球贸易新体系之对策;对内要注重推动“机会公平”的改革,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演讲。刘元春认为,本轮经济下滑不仅有结构性基础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中国未来依然可以实现7-8%左右的次高速增长。
但刘元春强调,在本轮全球性的大危机和调整中,总体上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从GDP、贸易增速和CPI指标来看,中国的走势跟世界是同步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不能在一个封闭体系中寻找,而必须从全球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以及本国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等多角度来寻找。
刘元春分析,新技术革命依然是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全球化是过去20年高速增长的第二引擎。因此,未来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和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广阔的纵深空间。此外,中国的比较优势也没有丧失,比如在劳动力因素上,尽管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但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高学历人才的供给更加充裕,这些都孕育着新红利的来源。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发表了题为《全球变局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报告。张燕生将中国的发展划分为转折点,第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第二次是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次则是2001年加入WTO。但是目前,中国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形成新一轮改革共识。
张燕生认为,单纯拼速度的模式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中国经济未来必须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对于如何判断经济增速的合理水平,张燕生表示,“好和坏的区别是,我们的速度完全可以降下来,但是结构优化的步子要走得快点,这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构优化驱动的经济,而不是速度驱动的经济。结构不优化,你是走不下去的。”而从目前数据来看,保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服务业逐步替代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这说明经济结构正在优化。
除此之外,张燕生还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要高度重视美国主导的自贸区对WTO的边缘化,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探索应对全球贸易新体系之对策;对内要注重推动“机会公平”的改革,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