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报告显示每年因网络犯罪损失近三千亿

主题词:网络犯罪行业资讯 网络犯罪市场研究分析


报告显示每年因网络犯罪损失近三千亿

  《社会管理蓝皮书》上午发布指出“舆论领袖”易被绑架和利用网络犯罪每年损失近三千亿
  
  “舆论领袖”与“网络推手”作为一支潜在的草根力量正脱颖而出,并且很容易被商业利益或政治力量所利用、绑架,对网络舆情产生重大影响,对社会造成危害。
  
  今天上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形成的2013年《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2》(以下简称“蓝皮书”)首发。蓝皮书指出,网络舆论并不能代表社会主流声音,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
  
  网络舆论是社会情绪“晴雨表”
  
  网络社会的本质是信息社会,它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方面使舆论监督力量得到较大程度的张扬,另一方面又为虚假信息、谣言、网络犯罪提供了土壤。蓝皮书称,研究表明,网络舆论并不能代表社会主流声音,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而“舆论领袖”与“网络推手”作为一支潜在的草根力量脱颖而出。
  
  所谓“舆论领袖”是指关注社会生活、熟悉舆论环境、具备新闻敏感、拥有信息资源,当某个焦点事件、热点问题出现时,能在第一时间发表独到见解,影响和引领广大网民的这样一些人。
  
  “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的产生是一种必然,成为影响网络话语生态、引领舆论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这些“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很容易被商业利益或政治力量所利用、绑架,对网络舆情产生重大影响,对社会造成危害。
  
  蓝皮书指出,网络舆情环境是虚拟社会的第一环境,舆情信息内容是否存在污染,直接体现整个网络环境的优劣,也事关现实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每年网络犯罪损失近三千亿
  
  在互联网面具的掩盖下,网络犯罪盛行,一方面,造谣、诽谤、诈骗、色情等非法活动大行其道;另一方面,非法窥视、控制、窃取、攻击等罪恶勾当暗流涌动。蓝皮书指出,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有6000万网民因网络欺诈损失300多亿元,30%的网购者曾遭遇钓鱼网站攻击。网络犯罪每年给中国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0亿元,而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造成的间接伤害,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网络欺诈是网上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上传销、网上相亲等都成为诈骗行为的主要渠道。当前的网络欺诈存在犯罪人员智能化、犯罪手法隐蔽和犯罪后果严重的特点,危害十分严重。
  
  蓝皮书指出,一方面说明虚拟社会管理严重滞后,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诚信体系缺失是虚拟社会的诟病,是虚拟社会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虚拟社会发展不能“先发展、后治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做法会积累不满情绪,极可能导致特定的矛盾尖锐化、片面化甚至极端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
  
  虚拟社会亟待监管
  
  蓝皮书指出,在虚拟社会,通过网络违法犯罪变得更为容易,成本更为低廉,监控网络违法犯罪则变得更加困难,代价高昂。目前我国针对虚拟社会还缺乏相应的社会准则和法律规范,在很多领域甚至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
  
  着力弥补网络空间的法律真空,完善网络立法,将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将行政手段和法制手段相结合,才能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创造虚拟社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早日构建以法治为保障的虚拟社会自治模式。
  
  蓝皮书建议,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在全媒体时代的主导作用,加强虚拟社会的舆论阵地建设和舆情引导机制建设。加强新媒体建设,发挥互联网在全媒体时代的主导作用。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提升虚拟社会信息治理能力。加强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管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