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中石油与四川省博弈页岩气开发:须考虑地方政府感受

主题词:石油行业资讯 石油市场研究分析


中石油与四川省博弈页岩气开发:须考虑地方政府感受

  近日中石油宣布,其与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国联)联合组建的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公司(简称长宁公司)正式成立,未来将主要负责宜宾市长宁区块的页岩气开发。
  
  新公司由中石油控股55%,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持有30%、10%和5%股权。
  
  据悉,新公司的成立颇为周折,中石油和四川省都希望拥有公司的控制权,以便在未来的四川天然气市场格局中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四川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经验技术比较成熟,因此未来的空间会很广阔”。勘探资料显示,四川将探明页岩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其中宜宾是川南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页岩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8月22日,中国石油[0.73%资金研报](601857.SH)总裁汪东进表示,公司实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资合作方针,将从上中下游各个板块对外“全面开放”。
  
  合资开发页岩气
  
  长宁公司未来将主要负责目前由中石油负责开发的“长宁-威远示范区”的勘探开发。该区块是此前国家级页岩气勘探开发试验区,它面积为6534平方公里,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建成产能20亿立方米以上。
  
  四川一直是国家能源局看好的页岩气大开发省份,“不但页岩气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的经验技术也比较成熟”;正因如此,四川省政府在页岩气开发上比较强势——不但不愿本省区块参与国土部的区块招标,更期望以区块做饵,实现地方招商引资任务。
  
  据悉,目前中石油已在长宁区块钻井3口,分别为宁201#、宁203#、宁206#。其中宁201-H1井站已经正式投产,并对外供气,约有上千户家庭使用。
  
  “目前看来,这个区块的前景很好,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大的页岩气区。”有中石油总部人士透露。
  
  对于长宁公司的股权结构,中石油与四川地方曾有过激烈的博弈:中石油原计划以现有长宁-威远区块资产作价入股,并引入四川省、宜宾市及一家民企,“我们占60%、剩余几家占40%”;然而四川地方政府坚持40%持股底线,因此中石油不得不从自己的股份中让渡给国联5%。
  
  对于中石油来说,四川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利用的发祥地,中石油积淀深厚,无法割舍;更何况2005年中石化发现普光气田后,四川更成为两巨头交锋的主战场,对中石油意义重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地方政府的感受。”有中石油总部人士坦言。
  
  有四川能源业民企负责人就坦言:“省里给我们做过一些工作,但目前我们(对投资页岩气开发)还是持谨慎态度,毕竟成功实现持续盈利的项目还太少。”
  
  于是,负责全省能源投资的四川能源投资集团和代表宜宾地方利益的宜宾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成为首个“吃螃蟹”的典范。
  
  为给新公司创造更好的环境,长宁公司不但将享受一系列国家给予的页岩气开发扶植政策,而且还将享受财政补贴、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减免、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用地优先审批等相关地方优惠政策。
  
  全面对外开放
  
  中石油与四川的博弈中,国联令人侧目,它有什么背景足以让中石油为之助推出力呢?
  
  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中石油已开始转变思路,有选择的向一些民企开放合作,国联就是其中最幸运的一家。
  
  今年6月,国联已与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共同斥资400亿元,入股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从而间接拥有了原属于中石油西气东输公司的新疆及甘肃等地的天然气输送管线、压气站,中石油旗下连接中亚的西二线、西三线等管道和压气站等资产。
  
  更早前,它还与宝钢等联合,共同投资西三线,开民企进入能源领域的先河。
  
  据了解,国联总规模为100.1亿元,其中2012年11月雅戈尔[3.61%资金研报](600177.SH)以30亿元入股国联,拥有该基金30%股权;“(国联)将优先投资于西三线项目,后续还将在保证西三线项目投资的前提下,择机投资于其他能源等领域的企业或项目。”雅戈尔公告称。
  
  而对于国联的其他股东,至今仍难觅踪迹,但这对于中石油来说不重要,因为它将从上中下游各个板块对外“全面开放”。
  
  据汪东进透露,公司将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原则来提升通过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顺应国家经济改革发展和市场逐步开放的大趋势。
  
  “最重要还是要全球范围内,在国际的资本市场上引进资金,来提高我们资源的配置和优化的能力,提高我们国际的影响力和竞争能力。”汪表示。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