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方舟子:应创造条件让国人可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主题词:转基因食品行业资讯 转基因食品市场研究分析


方舟子:应创造条件让国人可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昨天上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玉米改良工程中心主任戴景瑞等专家带领下,20多名主动报名的网友来到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现场采摘转基因玉米,并煮熟品尝。活动发起人、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尚无转基因玉米上市
  
  中国农业大学用于种植转基因玉米的试验田面积15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试验田前竖着一块“BT-799抗虫玉米”的牌子。据介绍,该玉米由中国农业大学玉米改良中心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转化体已进入生产试验阶段,田间性状显示该转化事件达到大规模产业化的要求”。牌子下方附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和农业部颁发的安全审批书。
  
  记者发现,农业部的安全审批书显示,项目试验规模为北京市15亩,吉林省15亩,有效期为2013年5月21日至12月31日,有效期只有7个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介绍,该安全审批书与平常提到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不同,后者相当于拿到一个学位,前者只是修了一个学分,有效期满后要继续申请才能继续种植,做下一阶段试验。
  
  赖锦盛表示,目前国内已有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但还在品种审定和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许可审批阶段,尚未上市,所以普通市民还吃不到转基因玉米。
  
  网友带孩子参加试吃
  
  除了“BT-799抗虫玉米”,试验田中还种着目前东北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先玉355”,以及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相比之下,转基因抗虫玉米遭虫害更少。
  
  网友们走进试验田,掰了几筐已经成熟的转基因玉米。按规定,这些玉米不能自行带走,而是由工作人员统一加工,并对玉米包衣进行集中处理。
  
  现场还有两个孩子的身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带着妻儿一同前来,37岁的电子工程师林敏华也带着6岁的儿子前来试吃,他在微博上看到活动消息后就主动报了名。
  
  林敏华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应该为转基因“正名”,带儿子一起来是为了让身边认为吃转基因食品“断子绝孙”的人们看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是谣言。
  
  专家介绍,这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主要作为饲料,既非甜玉米也非黏玉米,但当煮熟的玉米出炉后,现场不少网友纷纷赞叹“很香”、“好吃”。
  
  活动发起人方舟子则表示,无论是品尝转基因大米还是玉米,科学上没有意义,因为其安全性早已被证实,“美国人从1990年开始吃到现在,根本不需要再找一批志愿者尝尝这个东西安不安全。”他指出,试吃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实是一个“作秀”。
  
  方舟子提到,网上流传的“吃转基因玉米后老鼠长肿瘤”等,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谣言,尽管在美国吃转基因食品很平常,但在中国,这是首次组织普通市民品尝转基因玉米,因此科普意义很大。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