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不公的低价赔偿成快递“行业惯例”?

主题词:快递行业资讯 快递市场研究分析


不公的低价赔偿成快递“行业惯例”?

  据报道,家住昌平区的张先生通过快递公司向客户邮寄13部新手机,价值5万多元。快递员承认手机丢失后,快递公司理赔部给出2000元赔偿,张先生表示实在难以接受。
  
  近年来,类似现象屡见报端,因为客户未保价,低价赔偿俨然成了快递业的“行业惯例”。快递公司通常有两个理由:一是认为邮政法规定,未保价的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二是认为在其提供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未保价物品如遇丢失,己方只需要承担一定限额的赔偿。
  
  这并不能经受法律推敲。根据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于未购买保价的快件(邮件),按照邮政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赔偿。”而邮政法明确将“邮政企业”和“邮政企业以外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予以区分。法定的“限额赔偿”只针对“邮政企业提供的普遍服务业务”。而“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以外的邮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
  
  可见,在主体和业务种类上,快递公司都不符合“限额赔偿”。此外,虽然在快递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中,确有赔偿限额约定,但根据合同法,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要确保合同公平并履行“告知义务”。而实践中,快递业务员一般并未向客户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解释。如此条款,减轻了己方责任,加重了客户责任、排除了客户的主要权利,沦为不公平且无效的“霸王条款”。
  
  另据合同法,快递公司本有义务将所托运的手机安全、无损地运输到指定地点。而此案件中,快递员却“将货物放在门前,结果不小心被盗”,这显然存在着重大过失,理应按照市场价全额赔偿手机价值与快递费。这不仅是法律应有之义,更是对客户诚信负责的当然态度。
  
  遗憾的是,直接规范快递业的法律对于此类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只是模糊地将选择适宜引入到了其他法律。但现实中,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如此充足的法律知识,只能任凭快递公司忽悠。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