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新西兰称肉毒杆菌系“乌龙” 恒天然如释重负

主题词:肉毒杆菌行业资讯 肉毒杆菌市场研究分析


新西兰称肉毒杆菌系“乌龙” 恒天然如释重负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于8月28日发布公告称,未在恒天然原料中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并称新西兰奶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这让处于舆论漩涡的恒天然公司如释重负。
  
  相关样本检测195次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28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对先前涉嫌污染的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粉的检测结果呈阴性,并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而只检出了生孢梭菌,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声明称,8月初恒天然乳粉污染事件最终检测确认,所检测出的细菌为普通产芽孢梭状芽孢杆菌,而非高致病的肉毒杆菌。
  
  声明表示,尽管该菌种某些菌株在上升到一定水平时可能导致食物变质,但现在尚未发现与该产芽孢梭状芽孢杆菌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声明中称,事件发生后,该机构在新西兰和美国的实验室里采用多种技术,对相关样本进行了195次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多美滋、雅培声明称不含肉毒杆菌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思28日表示,尽管集团上下对产品最终确认无污染倍感欣慰,但恒天然此前发出预防性召回仍是正确的抉择。“因为确保食品安全始终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他称,如果类似情况再度发生,还会做出相同的召回决策。
  
  “我们仍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开展全面调查,并从中汲取教训。”史毕根思承认,此次预防性召回涉及多方,情况复杂,因而造成了一些困扰和不安,他为此表示歉意。
  
  对于这一消息,昨日,雅培、多美滋纷纷发布声明强调恒天然产品不含肉毒杆菌的消息。
  
  恒天然涉“毒奶粉”大事记
  
  8月3日
  
  恒天然发布通告,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
  
  8月4日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中国市场进口相关产品的公司名单,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乐等公司皆榜上有名。
  
  8月5日
  
  恒天然集团召开发布会,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受到污染原料涉及雅培、达能旗下品牌多美滋等8企业。全部问题产品将在48小时内召回。
  
  8月8日
  
  多美滋公司发布通报表示,截至8月8日,多美滋涉事产品在北京市场已经完成召回。
  
  8月9日
  
  恒天然集团主席约翰·威尔逊宣布,将对受污染浓缩乳清蛋白的生产及污染事件发生后公司的行为开展独立调查。
  
  8月28日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表声明称,实验证明恒天然集团产品混有的细菌并不是肉毒杆菌,因此不会产生肉毒毒素。
  
  整理:新京报记者李静
  
  释疑
  
  检测机构为何摆“乌龙”?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微生物学专家苏西·怀尔斯对媒体介绍说,生孢梭菌实际上是不产生毒素的肉毒杆菌分离菌,“也就是说,这两种菌(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几乎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负责编码生成肉毒素的基因。”
  
  这位专家介绍说,检测微生物污染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离出菌株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相应的生物化学试验确定菌种;或者也可以通过寻找微生物中特定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来确定菌种。但对于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来说,这两种检测法根本无法分辨。
  
  此前,肉毒杆菌一词曾引起消费者对恒天然产品的极大恐慌。实际上,真正有毒的不是肉毒杆菌本身,而是它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肉毒素(又称肉毒毒素)。肉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物质,不到1微克就可以致人死亡。据新华网
  
  影响
  
  多美滋雅培损失过亿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有4家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其中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奶粉包括多美滋14个批次的奶粉和雅培2个批次的奶粉,两家企业迅速展开了召回和销毁工作,上海多美滋为此召回300多吨相关产品。据媒体报道,在这次事件中,这两家乳企的损失将超过亿元。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