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红十字会回应拒收旧衣物:受助者也会挑挑拣拣

主题词:红十字会行业资讯 红十字会市场研究分析


红十字会回应拒收旧衣物:受助者也会挑挑拣拣

  中广网北京8月26日消息(记者马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女孩是不是都爱买衣服?买衣服的时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买呢还是比较盲目?有很多人其实是比较盲目的。就比如逛街的时候,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买下来,也没考虑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跟其他衣服搭配,所以好多衣服买来也没穿几次就后悔了。
  
  那这些不穿的衣服怎么处理呢?这也是我特别头疼的一件事,把这些衣服捐掉吧没有合适的渠道,扔掉吧又觉得太可惜,可家里的衣柜确实是越来越满。
  
  好多人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旧衣服,最后只能将其扔掉。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那么旧衣服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捐赠又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广州的方女士几乎每年换季都会添置一大批衣服。近日,她想捐赠30多件闲置衣服,还特意送去干洗。但让她意外的是,当地红十字会表示,捐赠最好是捐款,旧衣服不要。而在民政局和街道办,她得到的答复都是:旧衣服一概不收。无奈之下她只能扔掉。陕西大学生向红十字会捐衣遭拒一事也被媒体报道转载。记者今天致电红十字总会,工作人员表示,不收旧衣服有苦衷:
  
  工作人员:收过来之后没法处理,消毒、运输成本太高,现在贫困地方缺衣服的很少,而且一般都是批量的给他们运棉衣、夹克,所以现在我们不做这个(收衣服)了。
  
  广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进兴说,现在不比十年前了。受捐助者也会挑挑拣拣,担心皮肤病和传染病,而且,红十字会的仓储空间和人力有限,难以管理。所以,一般只会在发生大灾的时候,才号召市民捐赠衣服。
  
  虽然旧衣服在城市里少有市场,但我国仍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甚至成人缺少衣物,微博上不时会有网友发起倡议,呼吁捐赠。网络调查显示,大量网友表达了希望捐赠旧衣的愿望,只是苦于无处可捐。有志愿者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定向捐赠,在网络上找到可靠的受捐地点,将旧衣服洗干净,再到邮局打包邮寄。
  
  捐赠出去的旧衣服发挥了价值,但每年2600万吨被扔进垃圾箱里的衣服又去向了何处呢?广州海珠区环卫监测站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只能和普通垃圾一起被填埋掉。浪费不说,污染也很大,一些纤维制品的衣服,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烂掉。
  
  除了填埋,目前,各地还有不少的旧衣回收公司,常年低价回收旧衣服。记者联系到一家深圳的公司,该公司的沈经理表示,成色较好的夏季衣服,回收价格在每公斤4-6元之间,这些衣服会经公司流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旧的衣服每公斤只值几毛钱。
  
  沈经理:比较差的,客户不要的我们就会做生物燃料,这个价格便宜。好点的就运到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欠发达国家,他们一个是战乱一个是工业少,他们也得穿衣服嘛。
  
  不过,沈老板口中的“欠发达地区”也可能是国内,因为此前有不少媒体报道,一些村子专门将回收的衣服加工,再以新衣服的面貌重新流回市场。
  
  如何处理旧衣服真的是个难题,填埋、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大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如果回收公司再把旧衣服卖给翻新的工厂无疑会给更多人造成伤害;运到国外,也可能成了“洋垃圾”,那么,还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将这些旧衣物更好的利用呢?
  
  来自中国纺织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旧衣回收市场暗藏巨大的商机,最高利润可达约600亿元。在广东等地,大量的小公司在做回收的业务,并没有耳熟能详的大公司介入,其最终流向让人担心。今年初,状况有所改变。瑞典的时尚品牌H&M开始在上海、武汉等城市陆续开始推出“旧衣回收”项目,顾客可将家里闲置的任何品牌的旧衣服打包送到店里,并换取一张优惠券或者打折卡,用于购买新衣服。收到旧衣服后,H&M门店隔天会将收到的旧衣服送到仓库,经过简单的分拣工作之后,统一运回瑞典,交给当地一家回收公司做后期的循环利用。该公司官网显示,回收的旧衣将根据400多项不同的标准得到分类和评估,然后进行循环处理、重新利用。例如:制成抹布等物品、生产成纺织纤维或用于汽车行业,制造阻尼和绝缘材料等。
  
  这项服务背后的技术支持者是瑞典的科学家们,他们给旧衣服指出了新的出路。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吉纳尔:将旧衣服里面的纤维抽出来,并将它转化为新的纺织纤维,这是一个新事物,为什么之前没人这么做呢?因为它并不容易。
  
  在我国,政府也将旧衣的再利用纳入规划重点,“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政策已被正式确定为中国纺织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旧衣服都能找到新的归宿,当然,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每个普通人的共同努力。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