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中国动漫产业须突破“高产低质”困局

主题词:动漫行业资讯 动漫市场研究分析


中国动漫产业须突破“高产低质”困局

  动漫是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朝阳产业,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产业地位。在美国,动漫游戏业已超过好菜坞电影业成为全美规模最大的娱乐产业;在日本,动漫产业市场份额占据全球2/3,被视为“国家战略”。起步较晚的我国动漫产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动漫强国相比,还存在原创力缺失、产业链不完善、重数量轻质量等掣肘的弊端亟待突围。
  
  原创打造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仅在2004年到2010年的7年间,我国动漫产业增长量就达到了50倍,甩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世界上动漫制作量最大的国家。但与此不匹配的是,我国去年的动漫产业总产值仅为600亿元,而日本为1.67万亿元,且我国缺乏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动漫精品。
  
  我国是动漫大国毋庸质疑,但我国绝非动漫强国,重数量轻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实际上,高质量的动漫作品一般都是原创作品,而原创作品离不开高投入。如果单纯做动画片常常是赔钱的,这在行业内是不争的事实。
  
  这对于在原创动漫领域坚守了8年的咔咔动画创始人刘宏来说,更是深有体会。刘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这8年里,他卖掉了一套房子,抵押了一套房子,把自己之前积累的800余万元全部投了进去,换来了一部时长520分钟的原创动画片——《咔咔历险记》。
  
  做原创动漫,在品牌成功之前,需要不断往里“砸”钱。“可是,只有做原创我们才可能提高自己的产业竞争力,也只有靠原创我们才能挑起这个产业大梁,这早已经被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所证实。”刘宏说,企业品牌外围的宣传和包装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如果忽视了作品的质量,再多的宣传也只能吹出一个品牌泡沫。
  
  要想长远发展,就要有原创品牌的意识。在国内,也不乏做原创的成功典型。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后,其身后的衍生品从图书、玩具、服装扩展到了文具、日化(洗漱用品)乃至食品、QQ表情、手机屏保等。目前为止,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来的收入中,漫画书的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人民币,毛绒玩具的销售额也达到了1000多万人民币。而《熊出没》,先动画片预热,再进行光盘、图书和数字产品推广,最后炒卖衍生品。目前,《熊出没》在玩偶、图书、影音以及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的授权合作都已经完成,仅图书上市后便已经发行了55万册,收入880万元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刘宏透露,目前,咔咔动漫已经与国外一家风投机构在谈合作,如果有新的大笔资金注入,咔咔将重点发力品牌开发,包括品牌形象授权厂家,进行衍生品的深度开发。同时,咔咔将在社会安全、素质教育上投入人力,一方面进行公益事业,一方面推广咔咔动漫形象,等到咔咔形象深入人心时,则将在品牌形象代言、动画电影上进行新的尝试。
  
  产业链释放市场潜力
  
  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链。据介绍,动漫产业链的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动漫作品开发→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与放映→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动漫产业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是亏损的,如果制作的动漫没有形成品牌的影响力,那注定是血本无归的。如果单靠出售动漫播出权,大部分企业都收不回投资,因为国产原创动漫一分钟的制作成本高达万元,如果再算上人力、宣传推介等成本,一部片子从制作到面世至少需要几百万元。而在电视台播出,一分钟仅仅只能拿到50元~200元。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包括央视、地方卫视等电视台和爱奇艺等知名视频网站,只是给动漫作品提供一个播出平台而不付任何费用。动漫企业想要赢利只能靠衍生品的开发,关键的就是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刘宏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没有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存在自身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对接,且严重脱节,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推进漫作品创作的整体市场发展。”
  
  此外,阻碍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也有待清除。刘宏说,国内动漫人才的匾乏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原创类的动漫创作普遍生命力不足且作品缺乏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缺乏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人为因素破坏严重,这使得动漫作品及衍生作品都面临版权问题,这极大地打击了动漫创作者和产业投资者的积极性。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