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新四万亿投资热再现 与克强经济学背道而驰?

主题词:投资行业资讯 投资市场研究分析


新四万亿投资热再现 与克强经济学背道而驰?

  近期,中国内地新一轮“四万亿”投资潮蠢蠢欲动。官方透露,现已有36城市获批建轨道交通,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4万亿元。并且,据专家介绍这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民资位次。
  
  相关新闻:
  
  地方密集批复城轨项目至2020年投资4万亿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目前中国政府地方债尚是一笔糊涂账,又仓促下放数百亿的城轨项目审批权,钱从何处来?地方政府会不会变本加厉举债借款,加剧地方债危机?
  
  对此,北交大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认为,在地方政府投资责任没有明确,地方债日益累积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就仓促下放投资量大者达数百亿的城轨项目审批权,有点过于草率。
  
  赵坚认为,这些投融资固然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最终形成的债务仍然背负在地方政府名下。
  
  此前,不少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微刺激”而不是“四万亿”式大手笔刺激。
  
  李克强的最新经改举措: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研究确定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等,被英国《金融时报》总结为“微刺激”。媒体解读称,这是李克强经济学最主要特点。此轮经济改革措施,旨在激活民间资本活力,释放市场潜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增大,中国真正摆脱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吗?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由投资驱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投资驱动力的两大组成部分。
  
  林毅夫说,中国前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多投向高铁、港口和机场等,但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另外,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如地铁、城市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仍比较欠缺,投资空间很大。这些投资将产生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中国决策者近期出台的措施,恰恰验证了林的观点。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也明确表示,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下半年交通工作的五大重点之一。
  
  不仅如此,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新一届政府不排斥提供“非官方经济刺激”来帮助上海等重点城市提振增长的可能性。消息还透露,中国农业银行将向上海提供2500亿元信贷,这相当于上海去年GDP的12。5%。其他银行也会很快采取贷款计划,对广东等省市提供支持。
  
  由此可知,中国地方政府依靠新一轮的投资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与大的宏观形势和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能否摆脱政府“强刺激”,真正走向“微刺激”,仍旧依赖于当下改革的方向与决心。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