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分析称年底阶段资金面仍易紧难松 但钱紧难成钱荒

金融投资  2016-11-18 9:42:5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在月内第二次开展大额MLF操作之后,17日,央行并未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连续第五日实施流动性净投放。显然,央行希望尽快平息短期货币市场波动,并缓和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及流动性走向日益谨慎的情绪。主要回购利率涨势放缓,则显示央行的行动正在产生效果。然而,在近期经历多次收紧之后,流动性能否真正恢复以往常态,市场参与者对此似乎缺乏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低超储率埋下的流动性波动隐患并未得到根除,当前依靠央行投放“短钱”和“贵钱”维系的供求弱均衡格局,很容易受到冲击,跨境资本流动、季节性因素及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等都可能成为未来流动性再度收紧的导火索。年底阶段资金面仍易紧难松,不过,央行维稳立场未变,“钱紧”难成“钱荒”,市场机构应理性看待和主动适应流动性的边际变化。

  净投放未放松

  17日早间,央行开展了两品种共225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1400亿元7天期和850亿元14天期;当日有1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回笼,故实现净投放950亿元,为本月11日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第五次净投放。

  与上一日相比,17日,央行逆回购交易量增加850亿元,净投放规模增加400亿元。16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短期流动性550亿元,另外,央行当日对18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020亿元,其中6个月1795亿元、一年期1225亿元。这已是本月以来央行第二次开展MLF操作。本月3日,央行对21家金融机构开展了两个期限共4370亿元的MLF操作。至此,本月央行已开展7390亿元MLF操作,远超过本月1150亿元的MLF到期量。

  尽管前日再次开展MLF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了大额流动性,但是,17日央行并没有因此放松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量还有所放大,显示了其平抑短期货币市场波动、安抚市场紧张情绪的意图。

  “在持续数日的公开市场净投放仍未能扭转流动性趋紧局面之后,央行显然希望通过加频加量的流动性投放,尽快平息货币市场波动,以避免市场悲观预期进一步发酵。”一位银行交易员如此表示。

  据统计,自本月11日以来,央行已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9300亿元,实现净投放4700亿元;另通过MLF操作净投放1870亿元。
  
  调控渐显效 预期仍谨慎


  17日,银行间市场,主要回购利率涨势放缓,长期限品种掉头回落,显示央行的努力正在产生效果。

  当日早间公布的Shibor仍全线走高。其中,隔夜Shibor涨0.2bp至2.259%,7天Shibor涨0.8bp至2.436%,充当债券定价基准的3个月Shibor大涨2bp至2.9325%,至最近四个月高位。

  回购利率方面,昨日银行间存款类机构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基本止涨,其中隔夜回购(DR001)加权利率持稳于2.29%,7天回购(DR007)利率也在2.56%位置企稳,跨月的14天(DR014)和21天(DR021)、1个月回购(DR1M)利率分别回落11bp、15bp和15bp,跨年的3个月回购利率小涨约2bp至3.31%。

  前述交易员表示,从往年情况看,11月份财税缴款影响总体有限,连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实施短期流动性净投放也可平抑缴税造成边际扰动,而开展大额MLF操作,可弥补外汇占款下降造成的流动性总量缺口,随着央行净投放持续,资金面收紧势头将逐步得到遏制,在目前水平上,资金利率的上涨已难以持续。

  然而,未来资金利率能有多大幅度的下行,流动性能否真正恢复以往常态,市场参与者对此似乎缺乏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资金利率整体走高的同时,中长期限品种出现了加速上涨。以银行间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为例,DR007最近涨至2.56%,仍低于9月底和10月底高点,再从月均值水平上看,11月以来为2.40%,仍略低于10月的2.44%,与9月的2.41%相当;反观DR3M,绝对值和月均值都已升至今年2月以来的高位,DR3M与DR007的利差,也升至今年2月份以来最高。交易员表示,中长端资金利率水平和溢价水平的上升,突出反映了市场机构对流动性预期乐观程度趋于下降。而不难发现,最近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围绕流动性拐点的讨论。
  
  隐患未根除 钱紧或再来


  剔除季节性、事件性因素,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主要受外汇占款余额变化及央行流动性操作的影响。一方面,国内外汇供求关系的逆转,造成外汇占款持续下降,本币流动性面临被动紧缩压力;另一方面,央行则通过货币政策操作,释放流动性,弥补外汇占款萎缩造成的缺口。这一“收”一“放”两种力量,共同决定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也是流动性波动的重要源泉。

  今年外汇占款延续下滑态势,特别是7月以来,外汇占款降幅扩大,“收”的压力有所加大。而央行始终回避降准,虽然“放”的力道未见显着变化,但方式和节奏均有调整,对流动性状况及市场预期均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外汇占款下降及机构资产配置,导致银行体系超储率逐渐下滑,流动性总量出现边际萎缩,内在稳定性下降;央行依靠投放“短钱”和“贵钱”弥补流动性供给缺口,则对资金利率形成向上推动。在总量宽松政策被“雪藏”之后,央行对于价格调控的态度也出现微妙,又引起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及流动性收紧的警惕。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当前无论是从总量规模、利率水平,还是稳定性、市场情绪等角度看,货币市场流动性确有所变化,而且呈现出边际收紧的变化。

  往后看,外汇占款下降趋势难改,货币政策回归实质稳健更趋明确,未来流动性“收”的压力难减,“放”的不确定性却在上升,流动性已难以恢复去年第二、三季度流动性极充裕或今年上半年流动性极稳定的状态。考虑到已然偏低的银行体系超储率,当前依靠央行投放“短钱”和“贵钱”维系的供求弱均衡格局,很容易受到冲击,跨境资本流动、季节性因素及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等都可能成为未来流动性再度收紧的导火索。

  不过,流动性趋势性收紧的转折点还没有出现。现阶段防风险、去杠杆、稳汇率的政策导向不支持流动性走向泛滥,但维护合理适度的流动性仍有必要,央行流动性调控的取向没有根本变化,未来资金面波动或许难免,但“钱紧”难成“钱荒”,过度的货币市场波动必然会引来干预。

  就当前阶段而言,年底流动性通常易发波动,央行流动性维稳压力较大,如果调控不及时不充分,则资金面可能再现短时紧张。市场人士指出,下半年以来,诸如财税缴款、监管考核、转债发行等常规的季节性、事件性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即便是单纯的月末效应,已变得不容小觑,更何况靠近年末,一些机构提前筹划年底流动性安排,有可能进一步放大季节性、事件性因素的影响。

  总之,面对跨境资本流动、季节性因素及市场预期变化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复杂局面,市场机构应理性看待和主动适应流动性的边际变化,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波动,但也无需过度悲观。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455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十足,局部问题有

2016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湖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为抓手...[详细]

黑色金属前景渺茫,加快行业升级是重点

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业得到全面持续发展,现已形...[详细]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火爆,传统行业纷纷参

伴随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O2O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互联网连接传统经济的重要节点。BAT(百度、阿里、腾讯)三...[详细]

新常态下氮肥行业需转型升级

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详细]

有机食品蓬勃发展,市场格局逐渐形成

有机食品(Organic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详细]

互联网+长租公寓商业模式机遇与挑战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公寓产业发展全面进入规模化阶段后,品牌成为企业获得收入溢价,获取良好经营业绩的助推剂,...[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