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形成超大规模的资金直接流入A股,目前还未形成这种趋势。特别是在去年“股灾”后,证监会对券商外部接入系统采取了限制性管理,对于杠杆的规模进行了各种限制,让这种可能变得较小。
今年7月,证监会推出的“新八条”正式实施,规定强制将股票类、混合类产品杠杆由过去的10倍降至1倍,固定收益类杠杆倍数上限降为3倍,其他类杠杆倍数限定为2倍。这些条款也体现了“降杠杆”的国家宏观政策。但是过于限制杠杆的政策,虽然做足了表面文章,但反映到实际盈利的层面,必然使得投资回报大为减少。
因此,楼市挤出的资金还会寻找其他回报更高、效率更好的去向。有数据显示,信托新增A股开户数8月环比增加近140%,大量资金转为通过信托渠道进入A股。另一方面,房价经过一轮暴涨后,资金借道私募配置股票的需求在增加。根据中国结算公布的统计月报显示,8月末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过1亿元的自然人有4,392人,环比7月末增加174人。
可见,除了直接入股市,私募和信托也是资金绕道的两个方向,透过间接方式进入股市这座最大的赌场。银监会“58号文”中对信托产品杠杆的限制仅在证券投资,相对而言,去杠杆的规定和限制比A股稍微宽松。
刚刚卖完楼的上市公司依然存在较大的定增需求。同时,这个市场的定增收益相对不算太低,使得这一市场颇为火热。但当前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等通道无法提供杠杆融资,相对而言信托杠杆要求更为宽松,使得银行投向定增类产品对接的配资业务,转向信托通道。此外,私募资管产品将绕道信托开展高杠杆的结构化产品,资金有可能再次流向信托等其他资管载体。
随着资产荒的持续,未来的股市比楼市更有炒作价值,显然已经通过炒房获利的大佬们也必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透过各种资管载体把资金转向了有更多潜在机会的股市。大户一撤退,市场马上冷淡。国庆节期间,北京楼市日成交量在291套,不足之前成交量的三成。而深圳、南京、杭州等之前火热的城市,交易量都大幅下跌。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退单情况。可以说,迹象已十分明显。
那些从楼市撤出来的群体,更愿意让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替他们管理资金,透过各种方法尽量突破规定限制,把杠杆做高收益做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出现任何新的增长点,无非是钱从左手倒右手,来回炒作,泡沫换了个花样呈现螺旋式上升。
在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之间,精明的庄家总是能掐准时间点,在两者间来回倒腾,每次倒腾都赚足银两。而缺乏投资“锦囊”的小民,每次倒腾都不幸注定成为庄家的提款机。虽然短期的、暂时的赢面大,但长期的、宏观的输面大。这也不奇怪,社会阶层与各种资源天差地远,投资眼光和能撬动的资金量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市场小散在这场资产洪流中一定要抱稳自己经济上的那只“救生筏”,如果随波逐流,最后可能淹死。
- 从楼市流出的钱,会流向哪里?
- 楼市降温对银行业不是好事
- 中国楼市怎一个限字了得?
- 当前经济最应警惕是楼市过冷
- 房地产国家牛市有八大风险
- 上海再出楼市调控新措施:在售新房不得擅自提价
-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能否真正抑制疯狂的房价
- 为什么去库存政策收效甚微?
- 政府会在什么时候下决心挤泡沫?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