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三星Note7电池爆炸效应扩散 事故被指偶然中的必然

IT与通讯  2016-9-13 11:48:07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三星已经宣布召回全球250万部手机,预计损失将达10亿美元。]
  
  全球航空管理部门上周警告三星Note7的用户在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此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也要求三星召回手机。根据美国法律,CPSC采取召回行动的产品是不可以销售或者在销售的。接连不断的坏消息让三星股价昨天开盘应声大跌5.5%。
  
  “爆炸门”事件以来,三星股价就一直“跌跌不休”,上周五和周一两日已经累计下跌近10%,市值蒸发190亿美元。三星Note7电池供应商SDI股价也大跌6%,创下5个月来单日最大跌幅。
  
  在GalaxyS7的推动下,三星上个月股价创了新高,季度盈利也创下两年最高,三星刚在成功的跑道上启动,不料却瞬间熄了火。
  
  分析师JohnButler表示:“近日全球两大手机巨头发布的两款新品对于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假日季即将来临之际,三星的麻烦无疑给苹果的振兴提供契机。
  
  航空公司采取行动
  
  三星已经宣布召回全球250万部手机,预计损失将达10亿美元。上周六,三星再度要求已经购买Note7的用户尽快把手机送到服务中心,召回后被安装新电池的手机将会在9月19日交还给客户。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全球多家航空管理局都采取行动,禁止旅客在飞机上打开或者给三星Note7手机充电。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部门上周已经发出警告,紧随其后的印度民航局也禁止Note7手机托运;新加坡航空也禁止乘客在飞机使用Note7。
  
  美国大部分航空公司也联合起来响应FAA号召。达美航空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要求旅客配合FAA的规定;美国西南航空发言人也表示,公司将会尽快在网络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发布FAA的建议,增强旅客自我保护意识;美国SpiritAirline则会在旅客登记前的12小时给旅客发送短信提示;美国航空和JetBlue也都已经和FAA相关部门碰头就此事件进行进一步的磋商,JetBlue表示将会加强空乘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回答旅客的问题。
  
  今年2月,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就发布规定,禁止乘客将锂电池托运,不过该组织并未对含有锂电池的手机的摆放位置做出规定,因为他们认为手机着火能够很容易被扑灭。但是三星“爆炸门”发生后,美国航线飞行员联盟就提出目前当局对于锂电池的管控并不能满足安全需求。
  
  研发更安全的电池
  
  手机爆炸看起来似乎是一件怪事,但手机电池的化学性质决定它们确实有可能着火并爆炸。美国康奈尔大学材料科学家LyndenArcher表示:“从理论上讲,我们已经可以使锂电池续航时间达到90%的极限值。所以,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向极限努力,希望获得尽可能长的续航时间。这就有点像在进行一场军备竞赛。这种趋势正在产生另一种趋势,电池事故越来越容易发生。”
  
  三星将GalaxyNote7的召回归咎于部分手机上,原本不能互相接触的电池阴阳两极触碰到一起。由于电池相对的两侧有阴阳两个电极,阴极里充满锂元素,它是“燃料”存储的地方。在充电期间,锂离子从阴极移动到阳极。当电池使用时,锂离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是被称为电解质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帮助电离子移动,传导电流。虽然电离子需要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但阴阳两极本身绝对不能接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电池制造商在阴阳两极之间插入了隔板。
  
  Note7的电池问题是隔板有缺陷,使阴阳两极触碰到一起。“这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失败,因为它极有可能会引起火花,甚至可能发生爆炸。”LyndenArcher说,“当两个电极接触时,电能直接流向中间的电解质而非两侧的电极。”
  
  电解质本身是不太稳定的,电离子在其中的移动也会不稳定。当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时,无论是通过两个电极互相接触还是仅仅因为外部过热,电解质都可能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气体,释放更多的热量。随着化学反应的反复发生,气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释放越来越多的热量。这个过程将产生“热失控”,并可能导致起火。
  
  为此,一些科学家正在试图开发一种不容易起火的电解质。这些电解质被称为“离子液体”。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的技术公司NohmsTechnology公司首席技术官SuryaMoganty表示:“与一般电解质相比,‘离子液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才会形成可燃气体。这种新型电解质要安全得多,但也有可能缩短电池续航时间。”
  
  国产手机的机遇
  
  根据瑞信的预测,三星每卖出一部Note7手机,收入将增加600美元,利润增加108美元。据三星此前预测,Note7的当季出货量能达到400万~500万部,第四季度出货量将翻番至800万~900万部。
  
  但这次“爆炸门”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实不能再糟糕了,就在苹果新品发布会的前一周,深圳谛源光科总经理黄少云对记者表示:“三星把Note7抢在苹果iPhone7之前推出,而且发布之初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这原本是三星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的好机会,没想到却弄巧成拙,这对三星的打击是很大的。召回后要重新换电池、重新建立市场信心,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智能手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容不得企业犯一点点错。根据IDC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智能手机今年的增长将仅为1.6%,比去年超过10%的增长大幅缩水。而三星的这个低级错误却给了中国本土手机品牌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接近三星的人士表示:“三星‘爆炸门’会对OPPO、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提供市场机遇。以OPPO为例,今年10月到明年一季度不到半年时间,OPPO给高通芯片下的订单量是5400万套左右,这比今年同期的出货量要高出6%至7%。”
  
  咨询机构CCSInsight分析师GeoffBlaber表示:“如果消费者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这很有可能会为竞争对手打开一扇门。”尽管如此,三星的用户也并非都会转向苹果。研究机构Canalys亚太研究总监彭路平表示:“想要购买Note7的用户,他们可以选择年初发布的S7,在配置上除了手写笔之外,其他功能都类似。”
  
  国际知名消费电子研究机构中国区一名高管对记者表示:“供应商管理不善加上竞争对手在黑,三星这次麻烦不小。”他还透露,电池只暴露了质量方面的一个问题,三星的生产设计都过于分散,这影响了它的整体质量,包括发热、导电等等,因此这次事故算是偶然中的必然。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357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一致性评价加速,国内仿制药行业迎来新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大力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特别是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详细]

供应链金融迎来政策契机,行业发展潜力

201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详细]

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人机的发展和使用已有超过90年的历史。经历了20世纪漫长的萌芽期和酝酿期之后,无人机...[详细]

养生保健将达万亿规模,国内外企业群雄

养生保健的概念在国内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管子的“养生”之说,而后儒道两家推崇的修身养性、饮食有...[详细]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重大调整,产业链布局

2016年,我国经济步入转型时期,GDP增速放缓,文化产业作为转型时期的支柱产业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加速发展。我...[详细]

汽车改装政策逐步放宽,千亿级市场即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并由此提升了国内汽车改装的需求规模。一、我国汽车...[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