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巴铁1号试验车为一节车厢,车长22米,宽7.8米,高4.8米,额定载客数为300人。车厢内有55个座位,乘客区设有20根竖立扶手,满足高峰时段不同身高站立乘客的需求。
同时,车体配备多个液晶电视屏幕,方便各个角度的乘客观看。此外,还安装了4个动态地图,便于乘客查看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
“巴铁”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隆起的架构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
这样的设计看似有效地拓展了城市道路的纵向空间,但是,要让这样的大胆设计真正实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据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表示,交通设施不匹配和相应的交通规则的制定都是巴铁要面临的首要挑战,比如巴铁这么高,遇到立交桥怎么办.这不是把立交桥挑高就能解决的,因为公路上下桥的坡度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是不是整条公路都要重建.此外,大车肚子底下跑小车看上去很美,但是两个交通系统放在一起问题就来了。到了交叉路口,大车与小车的行驶方向不一致怎么办.小车在大车肚子底下是没有办法改变行驶方向的,甚至连变换车道都成为了一件相当危险的事。
网友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巴铁将干扰现有交通系统,从巴铁当初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最大化利用道路空间,但是需要以拓宽更多道路面积的同时不干扰现有的道路系统为前提。巴铁却可能在实际的落地过程中违背这一初衷。下方车辆不能轻易变道到其他车道;其他车辆不能轻易驶入其轨道(要是被它撞了,那真不是什么好事);在路口等位置必须单独考虑其信号灯。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有更容易实现的方式,其关键便是出行方式,自从“共享经济”的概念进入中国,给了未来交通方式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整合,达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相对于uber和滴滴只解决1-3人的出行问题,互联网巴士则是针对解决5人以上同时出行的问题,这样的出行方式能够更加集中利用公共道路交通。特别是对于早晚高峰期的交通拥堵,一辆互联网巴士相当于10辆以上的专车运力。这样的互联网巴士模式,一方面可以缓解传统公交系统的运输压力,另一方面减少路面的车辆行驶压力。
据小猪巴士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巴士服务平台,在创立之初希望利用“共享经济”思维打造一种全新模式,整合闲置的巴士车资源,向公众提供更加集约、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这样的出行方式将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从而缓解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
总的来讲,互联网巴士对于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和交通规则都完美适配,大大减少了改造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此外,以小猪巴士这样的互联网巴士服务平台为例,其日常运营的90%以上车辆均为新能源大巴,在环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还能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对比看来,互联网巴士将是短期内既符合大多数城市交通现状又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的最佳答案。
- 是不是垄断关键得看法律规定
- 推动出租汽车行业转型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 四个国家为什么都要拉中国入伙修建港口
- 滴滴收购优步,又是一场投资人驱动的并购?
- 网约车的江湖:资本游戏不可以“调戏”公共利益
- 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背后的福利焦虑
- 专家解析网约车新规5个变化:与时俱进 整体平和
- 网约车新规:中央立法开明 博弈转向地区
- 网络约车合法化 泰丰租赁业务拓展早已先走一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