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外媒报道称三星电子中国子公司已经签署协议将斥资5000亿韩元购买比亚迪4%的股权,意在曲线入华,拿到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准生证”。虽然当天下午比亚迪方面就登出公告否定了这一消息,但其也肯定了三星电子对比亚迪的投资。
去年在我国公布的连续四批次《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与电动机关联的动力线束、整车控制、NVH、人及功效、整车(电池和车身)安全相关方面的调试,需要6-12个月的时间,这导致很有可能赶不上今年下半年的增长行情,而一款产品迟迟不能推向市场,失去的往往不只是销量和份额,还有企业的口碑和未来增长前景。
据《韩国经济日报》7月15日报道,三星电子旗下的中国子公司将购买比亚迪4%股权,拟出资5000亿韩元。比亚迪随后否认了这一事,但却肯定了双方未来将会合作。
据了解,外资电池品牌如想进入目录,既要满足产品技术指标,还要满足在中国建合资工厂等要求。而三星电子和LG化学未进入目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在华实现国产均不足一年。按照“TS16949认证”规定,电池品牌“必须具备有至少连续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去年10月,三星SDI中国首条位于西安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才开始投入使用。
国内动力电池面临洗牌
中国政府从2014年确定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全产业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产业,已经逐步地调整多项当初制订的政策,目的除了确保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能够拥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之外,在防备海上能源交通线被封锁、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已有发电利用率、解决环保问题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随着新能源市场,特别是电动车市场的周边设施和设备并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目前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压力很大,而电池产业已经有了产能过剩的苗头,因此,此次的政策事实上就是在挽救国产电动企业。即便如此,在排除了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的局面下,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也将面临一次洗牌。
正是从2014年开始,三星SDI、LG化学和SK等动力电池企业以更低成本、更高效能的三元锂电池作为切入口,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去年三星SDI和LG化学在西安和南京的电池工厂分别竣工投产,包括一汽、上汽、北汽、长安、长城、奇瑞等多家国内主流自主车企都成为了其合作伙伴,采购韩国企业的动力电池。
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有近2000家动力电池生产商,但能够进入整车制造供应链的只有比亚迪、力神、国轩、万向等少数几家,而能够进入国际整车或者合资企业新能源车企供应链的则几乎没有。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出台这样的“名录”,并非一般的外资品牌进入,而是进一步规范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与企业,许多规模较小、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体系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市场;没有足够的研发力量、没有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市场。
而规范之后,中国动力电池的“韩战”或将正式上映。
- 江铃汽车SUV销量下滑47% 寄望于新车型扭转
- 再失柳燕 沃尔沃急寻“诗和远方”
- 广汽吉奥确认全面停产 何去何从?
- 从“换血”到“输血” 一汽高层补位迫在眉睫
- 中学生奇瑞仍在路上:微型车市场已经无利可图
- 一汽轿车去年单车利润最低224元 仅为长城汽车
- 召回部分进口保时捷改装车 中国大陆地区涉及14
- 一汽夏利上半年预计亏损4.75亿至5.75亿元
- 一汽轿车上半年预计亏损7.9亿元至8.5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